“你家姓公输,是不是公输班的后人?”
鲁班,姬姓、公输氏,又称公输班。
刘箕八卦的心越来越重。
“公输班的后人多居于青州、兖州,我等罪民不敢攀附。”
公输舆低头小声道。
刘箕见他神态似有难言之处,也不再追问。
起身将右校令的禅衣前摆铺在案上,掏出炭条在上面画了起来。
公输舆稍稍抬头,好奇的瞄着小皇帝,又不敢上前来看。
等画好了刘箕自己仔细看看,摇摇头又似不太满意的样子。
“过来看看这几个物件,你可能做出来?”刘箕向想伸头,又不敢的公输舆招招手。
公输舆大着胆子,迈步过来低头观瞧。
洁白的麻布上,乌黑的炭条歪歪扭扭的画着一个高桌、四张条凳还有一把太师椅。
虽然画功太差,勉强也能看出来大致造型。
“有些像西域的胡凳,做出来却是不难。”
公输舆仔细的看着图。
“这些其实是直的。”刘箕不好意思地指着画的有些歪斜的桌子腿、板凳腿。
“罪民晓得。”
“老丈家是因为造车而获罪,对车辇制作可算是极为精通了?”
“算不上多精通,不过在冀州也能排的上号。”
提起家族的技艺,自谦的同时,公输舆也忍不住小小的骄傲一下。
“朕观世上的马车尽是双轮,你等工匠何不研造四轮马车?
这样车身长大,车内宽敞,坐着岂不舒适些?”
刘箕决定抛出个专业点的问题。
看看这公输氏,是完全照搬前人的技能因熟生巧,还是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工匠。
熟工易得,肯于钻研的匠人难寻。
“马车装四轮的话,转向不易。”公输舆答道。
“哦。”刘箕随口应了一声,颇有些失望。
一直到清末洋四轮马车传入,中国都没有解决四轮转向问题。
这也是极少见的古代器具制作工艺落后于同时代西方之处。
也许一代代工匠们认为,马车就是两轮的。
根本就没思考过,怎么才能给它再添两个轮子。
“其实,要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也不难。”见到皇帝有些失望,公输舆赶紧补充道。
他不知道,刚刚皇帝不是因为马车不好加两个轮子失望。
而是对他这个人有些失望。
“你有办法?”刘箕又来了兴致。
“造车匠自幼都是按部就班,学制作双轮马车。
罪民年少的时候,倒是寻思过给马车再添两个轮子,这样就可以承载更大的车厢。
罪民苦思了旬月,也费了不少木料。
最终现将两个轮子置于一个车架之上。
另造一副车架装载后轮,后车架叠于前车架上。
双架相叠处穿一根立轴连接,马车前行时前轮先转向,立轴带动后轮。
转向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好办法。”刘箕禁不住喝道;“后来你怎没造出四轮马车来卖?”
“转向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车厢加大后太重,车子轮轴和转向立轴容易损坏。
车子虽然造出来却不耐用。四轮跑起来也较颠簸。”
公输舆遗憾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