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夸赞一句,锦衣卫的执行力和办事效率,简直有些让人吃惊。
偏西的太阳,脸上露出些许醉酒般的红晕,刚准备落山之际。
锦衣卫便把所有的锦衣卫衙门周边,居民的家用辟邪镜子给收集到位。
每面镜子都写好户主是谁。
呼啦啦的,收集了好几箩筐。
箩筐不大,但装满了以后,就显得格外的沉甸甸的。
加上这些铜镜,又有些金黄的颜色,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箩筐金子一样。
张丹青牵着大黑狗,让众多锦衣卫把这些铜镜纷纷摆在地上。
陈安和韩克忠则紧紧跟随在张丹青身后,饶有兴趣的看着张丹青如何破获此案。
众多锦衣卫也纷纷的站立一旁,个个手按刀柄,静静的守卫在一旁。
张丹青弯下腰来,细细的查看着这些辟邪用的镜子。
一大半的镜子,观察完毕,仍然没有现可疑的。
忽然,当中的一面形态特殊的镜子,吸引住了张丹青的目光。
张丹青疑惑的将这面镜子拿在手中,细细的端详起来。
从形状来看,这应该是某个琉璃瓶的碎片,磨成的圆镜,整体呈现内凹的状态。
只是让他吃惊的是,这个磨成圆形的琉璃碎片,底部竟然刷上了一层水银。
粗略一看来,这简直就像是现代镜子无疑。
眼见于此,张丹青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把镜子交给身边的堂上官许宗,一脸镇定的说道:
“凶手就是用这面镜子,通过汇聚太阳光的办法,从而让远处的建筑着火的。锦衣卫衙门也正是被这种方法屡屡焚毁,并且找不到萤火的火把和作案痕迹。
那么现在,可以进行抓人了!”
接过张丹青递来的镜子,堂上官许宗微微一愣,有些为难的说:
“可是先生不知,这面镜子上面写着蒙顶二字,蒙顶乃是一种茶名,来自于四川蒙顶山,而这面镜子正是蒙顶茶舍缴获而来。
这茶舍嘛,平时客人进进出出的,卑职只怕……”
微微蹙了蹙眉头,张丹青也意识到事情有些开始微微棘手,有些烦躁的踱起了脚步:
“要不你将茶舍老板和伙计捉过来,先问问再说?”
堂上官许宗显得有些为难,竟然眼神也有些躲躲闪闪的,低下眉头,嘴边支支吾吾:“先生不知,这个蒙顶茶舍,乃是当年太子爷的产业。”
啥?
听得堂上官许宗如此介绍,张丹青顿时便觉得自己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一个念头瞬间便涌上了心尖,甚至还开始有些丝丝的冒出凉气。
好狡猾的凶手,好一招借力打力。
竟然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到了太子爷名下的产业。
太子爷朱标虽然已经过世,但如今的皇帝朱元璋以及太孙朱允文尚在人世,谁要是敢动太子朱标的产业,定然会让皇帝和太孙殿下格外警觉。
这一刻,张丹青才隐隐现,所谓的聚光镜子。
怕是凶手有意为之,故意的把自己的注意力往这座茶舍上面引。
这个聚光镜子便是最好的诱饵,利用的便是自己强大的侦查知识,从而让自己一步一步地,不自觉踏入凶手设好的陷阱之中。
一种被戏弄的感觉涌上心头。
让众人直呼不妙!
眼见堂上官许宗有些为难,张丹青咽了咽口水,对身边的锦衣卫堂上官许宗说道:
“这样吧,烦请许大人进宫一趟,马上向陛下说明情况,事先打个招呼总是好的,我则带着陈百客陈百户,先去看一看虚实再说。我们兵分两路,分头行动!”
……
蒙顶茶舍并不大,也谈不上有多少的生意。
张丹青带着一些锦衣卫来到此处,甚至还感受到了门口有些许的清冷。
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抬头望了望,茶舍牌匾上方,上面已经有个圆圆的印子,显然辟邪镜子已经被拿走。
眼见众多锦衣卫围在门口。
茶舍的大门,便哗啦一声被打开,里面走出了一个女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