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杰
吴地似乎也知道吴王夫差的打算,不再去理他,反而问另一件事“第二件事列”。
“大王已经批准了二公子的计划,允许你奖励耕战,以及军功授爵,但是重新划分2o级爵位,需要等他返回后决定,此前按原有爵位执行”王孙雒拿出竹简信件。吴地看了一下点点头“咱们进去再说”。
夫差12年,也就是公元前483年的冬天,特别寒冷。
冷到骨子里去了。
即使进入内室也不是那么暖和,由此可见在这种环境下训练的士兵又是多么痛苦了。
吴地的郡守府高层实际上真心不多,他也知道,五狗之流根本不能委以大任。
可是名声很一般,甚至很坏的他,也真心不那么容易获得“士”这一阶层支持,偏偏,学识,当官经验,治理本事,还只有这群人有。
难怪这世道贵族们垄断了各国权势,底层的人压根,没有接受教育权利,更别说义务教育之说。
不过矮个里拔高个,他也虚心网罗三个班底。
这不长得跟姚明似得大块头就叫辛平,是他北上彭城路上“捡”的,对就是捡的,当时应该是快饿昏了,他身边还有个小姑娘,后来才知道是他闺女,闺女他娘却已经饿死在逃荒的路上。这在战乱不断的时代,并不少见。只能说“宁为治世狗,不为乱世人”却有其道理。
当时没见过这么惨的吴地,就扬了21世纪杰出青年的慈善之心,救了他。
没想到这家伙虽然武功一般,看着很壮,实际上打架还不如他的五狗们。但是这人算是绝对牛逼。
他的阿拉伯数字还有乘法口诀等数学原理交给他,只需要讲一次,他就学会了,然后帮他处理无数治理徐郡时冒出来的“算术题”,如今实在手下没人的他,也把这个三十来岁的壮汉引为知己。
这个没人,不是说没有当官的,恰恰相反,想当官的多了去了,关键本事根本就难以胜任。
随后辛评为了赚钱养女儿,另一个报他“一饭之恩”,现在担任郡守府主薄一职。负责全郡户籍,编户,纳税等问题。
“公子,既然大王已经批准了,您就重新按照新的官职整顿官职吧,以前那样权责不明,确实让人难受”辛平就很讨厌和别的同僚扯皮。他喜欢独断专行,他也是一个办事果断的人。
另一个看起来像个老实巴交的忠厚农民的瘦个大汉,长得偏矮,看起来很是粗犷和“老土”。可是别小看这家伙,改革一月,吴地亲自评比,这家伙所在的沛县冠居前列,让吴地很是吃惊,作为西北边界一个不太起眼的沛县,竟然能有如此成绩,绝非简单,一直为没有张良,萧何,韩信投靠的他,于是决定亲自寻访这位“贤人”。
结果他本以为是沛县县令厉害了,结果闹了个大乌龙,县令也就中庸之姿。这县令还得全靠他的手下这位叫萧靖的老农民,最终,现那个县令是个草包,大失他所望,随后狠狠一脚把他踹回了沛县,顺便也把这个其貌不扬的萧靖带了回来,直接就任命为长史,实际干着副太守的工作。
没办法,郡守吴地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座军营和城池工地。因为吴地坚信,只有军队才能保住他的小命,这个才是根本,其他的,都是浮云。
因此郡务基本上都是郡丞王孙雒在负责,但是王孙雒还有吴王夫差的任务比如训练徐郡郡兵,修建徐郡仓库,运输储备粮草,调集物资等重要工作,基本上也没时间打理下面的事情,最终三个不起眼的官员脱颖而出,而萧靖就以他熟练理政的手腕,以及对农业了解到骨子里的熟悉度熟练治理徐郡。
作为一个一朝得道,满手老茧的老农民,萧靖一掌权,就把吴地堪称“天真”的改革方案给彻彻底底的执行了。正是他的强有力执行,才不会被吴地半桶水的管理水平,折腾死,更不至于流于表面!。
最后一个三杰之一就是兵尉许承,这个家伙几年前还被夫差引为心腹重臣,可惜草率的带着水师从东海进攻齐国惨败逃回来以后,就彻底失宠了。此次北上,他就跟着王孙雒留在了徐郡,随后为了东山再起,很快巴结上了二公子吴地。成为吴地掌握两万徐郡郡兵的重要棋子。
说句实话,对于这个开“海上登6战”先河的家伙,吴地那是极为好奇的,这人要么是个傻逼,要么就是绝顶聪明,敢为天下先。就是硬件技术配不上大胆的战略战术!
自然他也问了海战情况,毕竟就是两年前的战事。
最后一问,很简单他们低估了海浪的震荡,等他们抵达山东半岛,早就被海浪冲击的七荤八素,战斗力所剩不多。结果,被以逸待劳的齐军轻易赶回了大海。
从此,许承知道了,比起大6内部的河流的风浪,海上的风浪,那才是真正的“大风大浪”。
吴地勉励“不要灰心,你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要看得开,以后跟着我,你还有独领一方的机会”。
这让灰心丧气的许承自此积极向吴地集团靠拢。
于是这五人就在郡守府内堂大厅开会。
“好既然你们如此盛赞,那就按照我的六部制度建立正式的郡守衙门”吴地也有点被人承认的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