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对抗
好战的夫差让公孙雄带着精兵三千,挑战吴地的两千兵马。吴地虽然自信,但是也不敢小看,
双方就在彭城东南的一片荒无人烟的枯草地展开对战。自然刀用的是钝刀,弓箭用的是包布然后沾着白灰的箭子,这样只要射在身上,一个白点,就是战死的标志。
双方议定,分列两阵。
面对身经百战的公孙雄,吴地不敢懈怠,他的步兵按照所持有的武器分为长枪兵,长矛兵,弓箭手,刀盾兵和弩兵,但由于长弓威力无穷,所以弩兵又被他改为长弓兵或者投枪兵。
他的结阵很简单,长矛最长,其后是保护长矛手的刀盾兵,刀盾兵其后的是长枪兵,,在其后是远程打击的弩兵,以及距离更近的弓箭手,这样远程打击,中程打击,近身格斗,自我保护,就是一个集体,每个伍都是一个作战单位。
这种战术是他看一部太平天国的小书中讲的,就这样竟然太平军,还靠着这个击败了火器时代的清军,占据大半个江南。可见其战术合理性。
自然历史上太平军能把他磨练好,可是战死无数农民军换来的,而他可没有那么多人命去实战训练。
因此显得特别稚嫩。
为了方便指挥,他的军队编制很简单,和其他周朝军队编制几乎没什么不同。
五个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也叫小戎),五十人,设队长一人,副队长一人。四队为一卒(你可以理解为连),设卒长(连长),或者百夫长,也叫百人将。
由于他一共才两千人,按照周礼,就是一个两千人的旅,由司马统领,不过他这里没有,分设两营,相当于半个旅,各一千人,等于每个营都是五个卒,根据中国传统军事理念,一般部队都会习惯性分为前后左右四军和本部一军,相当于东南西北中五军拱卫。这样确实不容易被击破,中军也能随时支援,留足了预备军。
自然徐郡的郡兵就不是这样的,他是十卒一个旅,然后就是五个旅,一个师,每个师已经由原先的五千人展到了现在的一万人之多。等于徐地也就两个师的规模,自然那些小国,没这个底气,也许一个师,还不足五千人。
但是显然现在的吴国,没有这个忧虑。
两个营,面对同等数量的对手,他不担心,可是对手还多那么一千,他就得小心了。
吴地采取的是后制人,他制作的简易望远镜,就能把远处公孙雄的调动布置看的清清楚楚。
果然,公孙雄没什么客气,15个卒,分成三个大阵,每个阵都有一千人。
不过这只是表象,公孙雄兵力实际上在战时是被他迅变动的。
比如他率先出手就是一千骑兵全攻击,试图先声夺人。
结果对骑兵极为自信的吴地只派了麻强,巨臣带着六百骑兵迎战,早就被训练的极具战斗野心的他们很快就在吴地此前巨大的战功奖励刺激了头脑,结果比公孙雄亲弟弟公孙霸带领的一千骑兵还要咄咄逼人。
果然借助马鞍,他们还没有接手,就用长弓把对手淘汰了一部分,然后他们没有撞上去,不然怎么的损失都不会下,这回削弱吴国整体实力,所以麻强,巨臣分成两翼绕开了,同时抛射箭羽。
由于长弓射程远,所以公孙霸白白损失数百骑兵,当他看到吴地正前方有许承指挥的步兵方阵,摆起了乌龟壳战争,外看,更像刺猬。
拿下锋锐的长矛和更短的长枪在盾牌手缝隙间迎上。
公孙霸不得不立即向两翼绕开,不然撞上去,哪怕是钝刀,也是会死人的。
两翼,吴地还有五百骑兵护卫,公孙霸只能绕一圈后,再次迎上掉头杀来的麻强,巨臣等人的骑兵队伍。
随后在侧翼,你来我往,一顿纠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吴地立即下令剩下骑兵直扑对方阵营,用“大鹏展翅”的夹击,远远地对着对手抛射弓箭。
果然,五百人犀利的打击,一轮又一轮,就是不和你直接接站,不小心中箭的,只能乖乖倒地装死。
眼看着自己队伍越来越混乱,敌人骑兵越来越猖狂,公孙雄也有些脸红,那木多人看着的。
“不能再让这小子逞威了,公孙信,带头给我冲。”他传令给自己的人高马大的大儿子。公孙信立即接令,急忙冲过去,虎豹骑也没有缠着,而是在侧翼不断抛射,造成公孙军人数越来越少。
这时,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面看到占据情况的吴地笑了。他挥舞身边一面小旗子,他身边的传令官,就挥舞一面更大的大旗帜。很快虎豹骑各部就丢下公孙雄所部,立即敢去绞杀和麻强,巨臣等人纠缠在一起混战的公孙霸所部骑兵。当他们加入后,公孙霸原本就没脾气,更是被打的远远逃出去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