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定都洛阳
河南中部,洛阳洛水之滨,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按照这个取名的逻辑,洛阳位于洛水之北建城。
此时,已经四次迁都的吴王地,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迁都。“太子,你知道为什么要定都洛阳吗?”
太子安道:“洛阳不仅仅辅控豫州九郡,而且位居中原中心,可以更好地控制,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天下。虽然我们极力开南方,但短期内很难改变中原地区经济全国第一,人口全国第一,是华夏精华所在。”
虽然,迁都很不方便,还会平白多出大量开支,但是为了方便控制中原,尤其是华北平原产粮区,他们不得不如此。
你会说开封,陈郡不一样,这就要提到第二个原因,
洛阳北有黄河,邙山天险,西有函谷关,东有虎牢关,旋门关,南有嵩山山脉,西有肴山和秦岭。
这都是因为洛阳刚好位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关键地区。在这里定都,可以比较轻松借助地利,构建都防御体系。这一点宋朝定都开封,就很被动。
这也是吴王地极力防止的。
“虽然现在洛阳位于前线,但我们只要修缮好以洛阳八关为核心的防御体系,屯兵十万,即可自保。”所谓洛阳八关,就是西部的函谷关,南部的伊阙关,轘辕关(huanyuanguan),大谷关,广成关,东部的旋门关,北门黄河之滨,还有孟津和小孟津两大天险。
防守成本可要比陈郡可控多了。
吴王地已经从吴国最初都姑苏城,搬到金陵,再搬到寿春,再搬到陈郡,现在搬到了洛阳,一路从长江流域下游的支流苏州河,打到了黄河支流洛水之滨。为了防止功亏一篑,他不断反复和他的继承人太子安阐述这种迁都的好处。
然而,刚刚完成迁都,最大的好处就来了。
“急报,晋阳大战,决出胜负,智伯瑶水淹三军。晋军主力全军覆没。”
“传旨,立即召开朝会。”
随后,毫无疑问,免得这种天赐良机。
张道衍在内的所有人都毫无疑问的高举统一大旗。
“传令,相国张道衍为西路军主帅,从洛阳兵,直取智邑,安邑,平阳,新绛,一举灭晋。”随后又对太子安道:“太子,你统帅东路,直取河北,为吴国拿下冀州。寡人任命你为第一任冀州牧,执掌冀州诸郡,军政大权,务必为寡人,夺取河北。法正,公孙信,你二人为东路军副帅。立即点兵,连夜出,切不可贻误战机。”
一次朝会,刚刚缓过劲的吴国,犹如闻到腥味的豺狼恶虎。立即扑向门户大开的晋国。
战争的进度,出人意料的迅猛。
智果看着智邑那点老弱病残,免得来势汹汹的十万吴军精锐,毫不犹豫选择投降。
类似情况在新绛,在安邑,反复上演。
无数人害怕投降慢了,又被张道衍下令屠城。
就连逃回更北部的平阳的韩虎,也毫不犹豫选择弃城,带着族人和愿意跟随的私兵,连夜逃入秦国。
时间抵达十月底,西路军横扫汾河平原,抵抗最坚决的居然是连夜收拾万余溃军,逃到新田的智伯瑶。
不仅仅是他,还有晋出公姬凿,也带着小朝廷搬到了这里。
其实这里是晋国陪都,城池很是高大。
免得智伯瑶的拼死抵抗。
张道衍毫不犹豫选择强攻。
一如历下之战的强攻。
络绎不绝的吴军蜂拥而上,人数不仅仅少,还很疲惫的晋军,很快在神棍张道衍“天灵灵,地灵灵”一声雷鸣下,城门洞开。
被烈性火药炸飞天的城门,再也支撑不住,吴军精锐蜂拥而入。抵抗一二后,智伯瑶让姬凿出去投降,自己选择自杀,然后让家奴焚烧自己的府邸,防止吴军毁坏自己的尸身。
看着面目全非的智伯府邸,张道衍也没想到,智伯瑶,他居然如此轻松就战胜了。
相比起他还遇到了智伯瑶的抵抗。
另一边的太子安统帅的十二万大军,几乎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