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十二月下旬。
初雪下过了几日后,皆是晴天。
屋檐上的积雪已经融化的差不多了,倒是灌木枝头还有些残留。
慈安苑内。
镶嵌了大理石的黑漆花桌上,放置着白瓷香炉。
丫鬟将香丸放置其中,轻轻点上。
一炉青烟袅袅,香气沁人心神。
原本在躺椅上小憩的老夫人将眼眸抬了抬,“这香儿味不错。”
丫鬟见老夫人醒了,连忙将躺椅的位置向上摇了摇,扶着老夫人半倚着。
“老夫人,这香可是铺中的新品,叫“婴香”,是大夫人专门买了孝敬您的。”
老夫人听完,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大娘子是个孝顺的。炉烟方袅,人间清旷之乐,妙哉。”
忽而,她眼眸微动,话锋一转,“这香虽好闻,但味有些太浓了,下次还是换上原来的吧。”
身边的丫鬟低低地应了一声,“是。”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朱氏手上拿着一本册子走了进来。
她微微行了一礼道:
“老远就闻着这香的味儿了,母亲可还喜欢?”
老夫人瞥见来人,笑道:“还是你最有孝心,总是想着我把老骨头。”
朱氏走近,将册子放到了一旁桌案上,边替她轻轻捏着肩头,边说道:“母亲这是什么话。这个月底就是您六十三岁的生辰,您还不到古稀之年,还年轻着呢。”
老夫人知道朱氏这话是恭维自己,但还是笑出了声,“就属你嘴甜。”
“好啦,我肩头不酸啦。”
说罢,她按住了朱氏放在肩头的手。
“今日申时来,是有何事?”
朱氏将桌案上的册子递给了她,“母亲,这是三日后,您宴席上的菜品,请您过目一下,可还需添置什么?”
老夫人眯了眯眼,“无需过目,你安排就行了。”
朱氏又继续道:“母亲,这次的寿宴,真的不邀请旁人?”
老夫人思索了片刻,道:“本就是寻常小寿宴,又不逢整。再加上乡野间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这路途遥远,也怕他们出些事端。”
说到路途遥远,她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倒是婉丫头的事儿,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朱氏道:“已经安排妥当了,过了元月便把她接过来。”
在她们交谈之际,丫鬟已将煎好的香茶端了过来。
老夫人打开茶盖,抿了一口,“如此便好,这丫头,如今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可怜的紧。接过来一起过个新元,她心里头也会好受些。”
说到这儿,老夫人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她将茶盏放到了一旁,叹了口气道:“虽说这婉丫头的母亲,不是我亲生,可毕竟是我一手带大的,如今却。。。。。。”
后面的话,她已哽咽到语塞。。。。。。
朱氏连忙上前安抚,“母亲切莫伤心过度,以后婉儿来了我们府中,便是享福的了。”
老夫人听了这话,心中舒了一口气。
享福,但愿吧。。。。。。
——
明月修养了好些时日,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书院。
这段时间,她也没闲着,每日足不出户,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