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府衙,众人坐定。徐世积一面热情招待,一面问道:“文成兄此番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魏征道:“既然懋功直言问,愚兄也不必多说闲话。此番前来,便是奉大唐皇帝之命,来劝说懋功归附大唐。”
世积道:“文成兄所言劝说,不知从何说起。世积乃魏公属下,魏公既已归唐,世积自然就是大唐之人,难道另投别家!自魏公归唐,世积一直盼着天使降临鄙地,着实望眼欲穿。世积以为是魏公与文成兄将我等兄弟忘了。”
魏征闻言忙道:“岂有此事!实不相瞒,自魏公到了长安,多曾向皇上举荐懋功兄。只是当时国家正忙于讨灭西秦,近者又传言突厥将大举入侵关中,故此一时未能遣使来见懋功,还望见谅!”
世积大笑道:“小弟笑谈而已,兄长不必介怀。魏公既已归唐,此地自然当归大唐。小弟早有亲往长安之意,只是目下乱世纷争,小弟不敢擅离职守,恐失国家之境土。文成兄今日前来,小弟不胜之喜,必即日派人前往长安。”
二人一拍即合,魏征在黎阳歇息数日,徐世积便派郭孝恪随魏征一同回到长安。李渊得知徐世积愿意归附,自然欢喜。但却现郭孝恪并无奏表献来,而是先去见了李密,不禁心中诧异。待见到郭孝恪询问情由,郭孝恪答道:“徐将军有言:‘我所辖民众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若上表进献,是利主之败,自邀其功而取富贵也。我岂可有此小人之举。’故此令臣献于魏公,使魏公献于陛下。”
李渊闻言,不觉愕然。随即道:“徐世积不忘旧主,不自邀功。真乃忠纯之臣也!”
当即加封徐世积为黎州总管,掌管原有兵马,经略虎牢关以东。并特赐徐世积姓李,以示荣宠。又加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辅助李世积。
却说秦王得知徐世积归唐消息,便与房玄龄等谈及郭孝恪将土地户籍献于李密一事,道:“这徐世积颇有城府。当初李密兵败洛口,此人不派人接应,李密来归,他又不肯追随。今魏征前往,他却有如此作为。岂非故作姿态。”
长孙无忌道:“此不过是卖忠求名而已!”
杜如晦冷笑道:“李密以心机待下属,其下属亦以心机待之,何足为怪!”
房玄龄却道:“此乃徐世积欲为翟让报仇也,李密将死矣!”
众人闻言,不禁愕然。随即,秦王与杜如晦又微微点头,只有长孙无忌不解道:“房大人所言何意?”
秦王却摇手阻止道:“无需多言,久后自知。”
却说李密接到郭孝恪献来的土地民众名录,心中不仅没有高兴,反而生出无限悔恨。忍不住对王伯当道:“早知懋功对我如此忠心,当初何必归唐!”
王伯当也不禁悔恨叹息。原来,自李密归唐后,一直对自己所得官位极不满足,常有悔意,王伯当也同样是一直郁郁寡欢。现在见李世积竟然不将所辖民众、土地直接献给李渊,反而先交个自己,便以为他对自己心怀忠义,不觉更加后悔了。沉默片刻,王伯当又开口道:“自主公归唐,瓦岗旧部多不肯投王世充,足见其忠于主公。今李世积又有此举,可知众人莫不感念主公恩德。主公若能回归山东,振臂一呼,旧部必然响应。如此,大事可成矣!”
当晚李密辗转反侧,一夜未能成眠。三日后,他终于去见李渊,对他讲道:“今天下大乱,人心莫不附我大唐。山东群雄,多有臣之旧部。臣自归国家以来,蒙陛下厚恩,未能有分毫回报。今臣愿返山东,为陛下招抚旧部,必使之来附。”
李渊闻言大喜:“朕早有此意,只恐贤弟初到长安,不愿劳烦贤弟。今贤弟自愿前往,则天下定矣!”
于是令李密与王伯当率旧部一千出潼关,招抚山东旧部,经略中原。这一消息传开,朝中顿时议论纷纷,大多以为不该放李密出关。当日,李建成便来见李渊道:“李密乃当世枭雄,其心不可测。一旦重收旧部,羽翼丰满,岂能为国家所用?”
却见李渊冷笑道:“李密野心勃勃,不可不除,然则其千里来归,无故杀之,必失人望。今当令其自投死路。”
话音未落,又有裴寂来见。裴寂一见李渊,开口就道:“臣闻陛下欲令李密前往山东,此乃纵虎归山,放鸟入林也。此一去必不肯返,而国家又多一劲敌也。”
李渊道:“我思之久矣。李密此去,若能为国效力,自然可喜;若得旧部而不返,于国家亦无不利。可令其与王世充两强相争,国家收卞庄刺虎之利。”
一连数日,刘文静、陈叔达、萧瑀等众人纷纷前来,都劝谏李渊不可令李密前往山东。李渊却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之态道:“自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料李密必不负朕。且王者自有天命,若天意佑我大唐,岂区区李密所能撼动!若上天意在李密,朕留之足以为祸。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劝阻。”
待众人离去,李渊又令人召秦王入殿,问道:“为父派李密前往山东,众人皆以为此乃纵虎归山,不知我儿意下如何?”
秦王慨然答道:“彼若果是猛虎,岂能自投笼中:若本非猛虎,又何惧其归山!纵有不轨之图,擒之不难。”
李渊闻言,沉默良久,方才道:“既如此,可令李密前往。”
次日,李渊又召见了李密。令其做准备,克日前往山东。李密道:“臣此番前往山东,恐群臣必有异议。臣请陛下以一宗室王为将,臣愿辅之同往。”
李渊笑道:“贤弟莫非听到闲言碎语?不瞒贤弟,近来确有人劝朕不可放贤弟离长安。只是大丈夫一诺,千金不易。朕以赤心待贤弟,绝不受小人离间。贤弟只管安心前往。”
李密闻言大喜。次日离了长安,一路开往黎阳。这日,刚刚来到稠桑,忽有敕旨传来,令李密留所部徐行,他本人单身回长安,别有商议。李密得旨,心中暗自吃惊,急找来王伯当商议道:“你我离长安前,李渊便讲有人不愿我等前往山东。今行至半途,忽召我回京师,此必是小人挑拨得逞。我若回去,必死无疑。今桃源县就在眼前,不如袭破此城,收其兵众粮草,北走渡河。待其来追,我等已远去了。只要到达黎阳,大事必成。”
王伯当道:“今史万宝近在熊州,知我反唐,必来阻截,恐难以成功。且徐世积虽忠心主公,但今已归唐,其心实不可测。一旦他不肯依从,大事去矣!”
李密沉思片刻,道:“此事成败,虽不可测,但毕竟胜过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王伯当凝视了李密片刻,道:“大丈夫不以成败易志。主公既已决计举事,伯当生死相从便是了。”
李密大喜,于是杀了使者,又派人到桃源县送信:“我奉诏返还京师,将家眷寄于贵县。多多拜上。”
随即又在军中挑选出几十名容貌俊秀又骁勇善战的壮士,令他们穿上妇人衣服,将兵器藏在衣裙内。李密亲自率领他们来到桃源县城,县令不知其中有诈,亲自出城相迎。李密见到县令,便满面春风迎上前去,待到走近时,忽然面色一寒,喝道:“拿下!”
县令与随从还未弄清楚究竟,早被这群“妇人”各自从衣内取出兵刃,砍翻在地。李密一声令下,众人便冲入县城,夺下了桃源县。随即将城内丁壮一律抓来编入军队,带着钱粮离了桃源县。对众宣称赶奔洛州,暗中却匆匆进入附近山中,逃往伊州。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往伊州,通知现任伊州刺史的瓦岗旧将张善相,令其率军迎接。
李密攻陷桃源县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熊州镇将史万宝闻讯大惊,急招副将盛彦师议道:“李密乃一代枭雄,又有王伯当相助,我军兵不多,恐非其敌手。”
盛彦师笑道:“将军不必惊慌,只请给我数千之众,必取其级献给将军。”
史万宝摇头道:“将军以何计擒他?”
盛彦师:“用兵之法,贵在隐秘,将军不必细问。”
史万宝又道:“给你六千人马如何?”
盛彦师道:“兵多无益,三千人足矣。”
史万宝也不多问,便拨给了他三千人马。盛彦师率着人马直接进入熊耳山南谷,但见这里两面高山陡峭,树木稀疏,中间一条山路,宽约丈余。盛彦师指挥众人占据险要之地,令弓弩手埋伏在两山高处,其余埋伏在溪谷树林之中。然后传令道:“李密到时,可待其半过,一齐伏攻击。”
众人迷惑道:“李密逃奔洛城,将军却率我等到此,却是为何?”
盛彦师笑道:“我料李密虽对外宣称赶奔洛州,实则必走伊州投奔张善相。此等雕虫小技,岂能瞒得过我!李密之军,素称悍勇,若令其先入谷口,我等实无奈他何。今我已先入山谷,李密必插翅难逃了。”
将士们闻言,半信半疑,只好依令埋伏下来。约有一个时辰后,果见远处尘土乱扬,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缓缓而来,正是李密的队伍。原来李密率军进入山谷,疾行数日,见无人来追,便渐渐放缓行进度。此时队伍虽进了山谷,但李密却没料到会有伏兵。他眼见出了山谷,便离伊州不远了,不由得心中高兴,忍不住对王伯当道:“此番离了关中,定如飞鸟投林,猛虎入山,今后再不会受制于人了。”
王伯当也心情愉悦道:“全凭主公决断。”
二人正聊得高兴,忽听两面山上响起一阵锣鼓之声,紧接着便有一阵乱箭射下。王伯当料知大事不好,急令人准备作战,去见一阵箭矢射到,其中一箭正中李密,登时翻身落马。王伯当见势不好,当即踊身跃起,扑向李密。
不知二人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