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苏辙留居徐州一百多天,八月十六离开徐州,赴应天府签判任。
中秋刚过,黄河的秋汛便涨起来了。徐州地区连续大暴雨,徐州成了一座水城,街道成了河道,险象环生。
苏轼在《登望谼亭》诗中说:
“河涨西来失旧谼,孤城浑在水光中。
忽然归壑无寻处,千里禾麻一半空。”
洪水退后,苏轼在给屯田员外郎仲伯达的《答吕梁仲屯田》诗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
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
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
宜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
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
高城如铁洪口快,谈笑却扫看崩奔。
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
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卷入急流洪水中的穷苦老百姓,不计其数。苏东坡忧心如焚,派善习水者划船进行打捞,救活者无数。
刚刚斗完暴雨,没想到更大的危险接踵而来!
八月二十一日,黄河在距徐州城北5o华里处的曹村处决口。滔滔黄河水向东泛滥,在黄淮平原横冲直撞,蔓延几百里。
洪水到达徐州城,直淹东南北三面,而被西面的云龙山挡住,水位不断升高。
当洪水还未到徐州时,苏轼就动员官员百姓加高城外护堤。但洪水铺天盖地而来,九月初,徐州城外的水位达到2。89丈(9。6米),比城内平地高出1。o9丈(3。6米),城外护堤眼看就被大水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