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似乎忘了,平日里阎解成经常顺带一些好处给他们。
中院易家。
之前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老两口听着心中不是滋味,一直躲在屋里没出来。
这个年过得格外冷清,连老太太吃完晚饭后也早早回到了后院。
“唉,要是家里有个一儿半女的,热热闹闹的,也能让我们心里宽慰不少。”
易大妈满脸愁容,不禁看向自家男人。
提到领养孩子的事,易中海神色微变:“不行,谁知道养大后会不会听我们的话,万一到时候对我们不尽孝道,所有的花费岂不是打了水漂,到时候我们还不是孤苦伶仃,连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没有。”
易大妈小心翼翼提议:“找个没有亲生父母的孤儿也行,只要我们用心养育,真诚对待孩子,将来孩子一定会听我们的话吧?”
易中海本性自私,且控制欲极强,他认为收养孤儿还不如在院子里找合适人选。
这样既能知根知底,又能省去不少精力,只要自己掌控得当,持续灌输思想,肯定会比收养陌生孤儿更好。
此外,他还有一点顾虑,那就是自己从未做过父母,生怕不能妥善教育孩子。
易大妈见丈夫坚决反对,深知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只好在心里叹息一声。
贾家。
在这个年代,他们的日子还算不错。
父子俩都在娄世钢厂工作,除了固定的工钱之外,逢年过节还有额外补贴。
即便今年经济状况不佳,钢厂也放了许多实物福利,如白面、猪油等。
贾张氏还特意上街买了两斤肉回来。
相比院里的其他人,除了苏阳外,他们家的生活水平无疑是最高的。
毕竟贾老头手艺比易中海更胜一筹,在钢厂是资深师傅,工资本就不低,再加上儿子贾东旭的学徒薪水。
一家人总收入,可不是轻易能比拟的。
院里其他家庭呢?
易家因为媳妇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花钱。
刘家仅一人上班,孩子又多。
至于闪家更是捉襟见肘。
至于何大清,之前在外头大酒楼可能还能捞点油水,后来不知为何心血来潮跑到钢厂当厨师?
哪怕给了个小管理职务,又能怎样?钢厂怎么可能按照外面大酒楼的标准给他开工资?
至于傻柱,始终是个学徒,挣的钱虽少但也算稳定。
因此,在贾张氏看来,自家在四合院的地位无疑最高,其他人家根本无法相比。
贾张氏又开始絮叨起来:“这个苏阳真是不懂人情世故,从津门带回那么多海鲜,大过年的也不分给大家一点儿,真是没教养。”
老贾翻了个白眼。
若不是大过年懒得计较,他真想教训一下这个婆娘。
人家苏阳欠你们的吗?
后院刘家。
尽管春节期间,家里伙食也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