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和刘虎两人,动作还是很快的,没一会儿就洗好了一篓子的鸡枞菌。
甚至在程宝玉的要求下,撕成了小块儿。
端着洗好的鸡枞菌进了厨房,不论是她还是原主,都是第一次进厨房。
以原主的性子,能探一个脑袋进厨房,就已经是屈尊降贵了。
进了厨房以后,率先看到的便是正中间的双口灶台,由两个灶台链接在一起,也共用一个膛口,整个双口灶台都用土砖垒制而成。
灶台很大,一前一后的镶着两口锅,每一口锅直径都有一米左右,一口锅用来炒菜,另一口锅就用来烧水。
在前面灶膛里面烧火做菜,火势就能蔓延到后面的灶膛,上的那锅水就能热了,算是比较省柴火。
农村的灶台多是如此。
灶台的右边有一个木头做的架子,和一口装了三分之二水的大水缸,架子上摆放着几种调料,与几个装洗菜用的竹筛,空荡荡的,显得很寒酸,架子下面有两口缸,打开一看,是半缸黄豆粉和半缸玉米面。
玉米面也就是玉米磨成的粉,家里常吃的野菜糊糊,就是由玉米粉或者黄豆粉,掺和着野菜做成。
灶台前面则有一个木桌,距离灶台两米远,桌上有一块案板和两把锈迹斑斑的菜刀,即便如此,刀口也是蹭亮的,可见是被使用之人经常“磋磨”。
案板上还放着一个木盆,里面有揉好的面团,程宝玉看的心中一暖,程老太对她果然是有求必应。
灶台的右边有一个很大的木柜,和小木柜,大木柜侧面钉了一个木钉,上面挂了一个木质的筷筒,想来是为了方便滤干筷子水分。
大木柜上了锁,也就看不到里面是什么,小木柜里面放的是码的很整齐的碗碟。
至于柴禾,当然是码在厨房外面了,农村的房子多是房檐往外延伸,能够两三人错身的样子。
一是为了下雨的时候,走动间的方便,二是为了时不时的坐在廊下歇息或者放着柴禾之类的。
打量完一切,也不过几十秒,程宝玉就指挥着王磊和刘虎刷锅,自己则到那右边的架子上看了看调料。
一看她就愣住了,只有油盐,而且那油罐子都见底了,她原先以为的几种调料都是假的,边上的都是空罐子。
她也不清楚到底是这个时代没有别的调料,还是因为家里穷没有买别的调料,不过现在想这些显然有些不现实。
见两人已经刷好了锅,她便指挥着两人,往锅里放了一小勺油,再放了一些盐,然后放了一锅水,把鸡枞菌也倒了进去。
反正是煮熟了吃的东西,多点油,少点油也没什么关系,要是换成别的菜,以她的想法,估计能把这一小罐子油都给放进去。
到时候不得把她的老娘心疼死。
陈宝玉自己是不可能动手的,她要贯彻自己的人设,于是乎,又指挥了王磊去她家菜地,揪了一些小白菜,和一些葱。
她家自留的菜地是种了一些小白菜还有葱的,大多数还是玉米,毕竟在农村,玉米也是主食了。
而且水稻的产量本就不高,亩产约莫1oo公斤,也就是2oo斤,2oo斤够干啥?都不够农家人一家嚼用的。
所以,大米的价格也就居高不下,农民收上来的水稻都被卖了出去。
只有家世显赫的达官贵人,才能顿顿吃白面、米饭,像桃花村这种落后的山村,是吃不起的,一旦吃了,可能一家人的嚼用就没有了。
不过程宝玉倒是觉得,亩产太低跟稻种、种田的方法等等,都有分不开的关系,并不是播种了就行的。
原主根本就没去田地里看过,她没办法从原主记忆里理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她也需要实地考察。
实际上她自己也没有种过田,就是个半吊子,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呀,总比这些盲目种田的要强吧,再说啦,她空间的稻种能差得了?那不能够啊!
……
鸡枞菌面片汤,就在程宝玉的思绪中做了出来,主要是她和两个半大小子都不会把面团做面条,就改成了面片,她还往锅里滴了几滴灵泉。
此时,幽幽的香气正从锅里往外冒,不时翻滚的热汤上,绿油油的小白菜和鸡枞菌相互呼应,让三人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刘虎与王磊正是长个的年纪,本就饿的快,现在闻到这诱人的香气,眼睛直冒绿光。
程宝玉舀了一口汤在碗里,吹了吹,喝了一口,眼前不由得一亮。
明明除了油盐什么都没有放,味道却异常的鲜美,比她前世吃过的鸡纵菌好吃了不知多少倍。
灵泉在其中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
刘虎迫不及待的询问,“小姑,怎么样?能吃了吗?”
没等程宝玉给出回应,程老太进来了。
看到站在灶台边上的程宝玉,整颗心都快跳了出来,惊呼出声,“乖宝你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