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四阿哥不是有求于他,就是以防万一,顺带示个好罢了。
每人送的不多,加起来就不少了,毕竟耿奕带过来的就这么多了,如今居然只剩下一罐。
这才刚出发没多久,以后总归需要,耿奕就问四阿哥:“爷,胡嬷嬷能借用厨房做梨膏糖吗?实在不行,请御厨们帮忙做一些也好的。”
四阿哥回头就请示了皇帝,后者就道:“让李德全带着人去厨房那边,告诉御厨怎么做就是了。”
让胡嬷嬷一个人去厨房做是不可能的,让御厨做就好。
耿奕还乐得轻松,让胡嬷嬷去说了一下怎么做梨膏糖,就当甩手掌柜,只等着御厨送成品来了。
这东西不难做,胡嬷嬷简单说完,御厨心里就有数了,立刻就准备梨子烧起锅做了起来,傍晚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不少,送了一部分过来四阿哥这边,他就让耿奕收下了。
耿奕数了数足足有十罐子,御厨那边够大方了,给了那么多。
四阿哥就笑道:“是皇阿玛特地吩咐的,听说许多人来你这里要了去,他就让御厨补上了。”
耿奕送了多少,就送回来多少,后边可能还送来,就感觉皇帝够贴心的!
十三阿哥第一次坐船有些不适应,第一天还好,第二天就有点晕了,皇帝就让他在船舱休息,很是结结实实睡了几天才算好起来。
幸好他们在船上飘了几天,今儿总算是靠岸了。
耿奕被胡嬷嬷扶着下船的时候,脚底踩在地面上还有种还在晃的感觉,总归是能脚踏实地了。
周围许多地方官员过来接驾,皇帝看着不太高兴,挥挥手示意大部分人回去,只留下前面那么几个人:“朕不是让不要大张旗鼓,你们这是听不进去了?”
前面的官员连忙告罪道:“微臣等能见皇上一眼,是这辈子难得的福气,实在谁都不想错过又再三哀求……微臣有罪。”
耿奕在后边听得微微挑眉,不用看皇帝的表情都能知道他听着挺高兴不会怪罪下来。
果然皇帝就挥挥手道:“行了,起来吧,没有下次。”
官员连忙应道:“是,皇上。”
耿奕觉得这官员真机灵,先隐晦把皇帝夸一顿,再告罪,皇帝一高兴哪里会怪罪下来呢?
后来她才知道,这个官员叫庄晨,是当地的知府。
当地早早就来接驾,却没有提前大兴土木弄别院,庄晨直接把皇帝请到当地富户的家中,是个三进的园子,不算大却也不算小,里面打扫干净整齐,显然是个新院子,却有人住过的痕迹。
住过的痕迹当然都是在厨房,有人烧水做饭,之前是有人住过的。
李德全派人在院子里看了一圈,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迎着皇帝去主院了。
四阿哥则是安排在隔壁左边的偏院,十三阿哥则是安排在右边。
而且四阿哥在住进去之前还是先陪着皇帝去主院转了一圈,确定没
什么不妥,这才退下。
耿奕回去后看着四阿哥的表情就问道:“爷是发现什么了,不如偷偷告诉妾?”
四阿哥看着她就笑道:“你这眼睛真是厉害,这都看出来了?”
他自认自己的脸上功夫还是做得不错了,就连皇帝和十三阿哥都没察觉,反而耿奕发现了?
耿奕就笑笑,她一直盯着四阿哥的表情,哪能发现不了?
她就凑上前去,被四阿哥搂在怀里小声道:“厨房虽然有人用过的痕迹,但是主院没有。”
这话是点到即止,耿奕也是明白了。
庄晨虽然一副“咱们没有大兴土木来迎驾”的样子,其实暗地里还是新建了这个院子,既然四阿哥能看出来,皇帝必然也是可以的。
让皇帝住一个别人住过的院子,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如果为了皇帝住那么一晚两晚特意大兴土木新建一个院子,御史知道后可能会说皇帝过于挥霍的。
为了堵住这些御史的嘴巴,庄晨迂回弄了这么个院子,既全了皇帝的面子,又让皇帝住得舒服,真是个人才。
这接驾接得如此漂亮,估计等皇帝回去后,这个庄晨必然有高升的可能了。
四阿哥深以为然,庄晨顾全了皇帝的脸面,又没给御史们发挥的余地,确实是个聪明人。
第二天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就跟着皇帝去视察永定河的第一道堤坝,河床泥沙也被挖了不少上来,就是涨潮的时候会把上游的泥沙冲下来,源
源不绝的。
庄晨就想了个法子,征用了渔夫们的渔网,再连在一起隔绝了泥沙,定时派人把渔网捞起来就能清理不少泥沙了。
皇帝见了,满意地点头道:“不错。”
不是只知道听命行事,还会自己动脑子去解决,这才是臣子该有的样子。
皇帝细细查看后是笑着走的,回去后没多久收到密信,脸色就立刻沉了下来。
因为三阿哥的事,皇帝担心会有其他人打着其他儿子的幌子做坏事,于是顺势查了几个年长的阿哥。
四阿哥自是没什么问题,因为他和佟佳氏那边不算亲近,跟德妃这边的关系一般,更别提德妃的娘家就更一般了。
五阿哥和七阿哥,一个是皇太后亲自抚养,一个因为腿脚问题就很少出现在人前,更是没什么不妥之处,几乎不跟宫外的人来往。
八阿哥跟谁都关系不错,但是因为生母出身的关系,真正来往甚密的人也是没有的。
唯独大阿哥和太子那边查出点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发现是明珠和索额图底下的几个学生打着两个阿哥的幌子私底下就做了不少事,叫皇帝心里老大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