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有些胆战心惊看着沉下脸的十二阿哥,生怕他发飙。
短短一个月下来,内务府是谁都不敢小看这位十二阿哥了!
十二阿哥却很快缓和了脸色道:“旧账本先抄好的那些都对过了吧,怎么样?”
有小吏把记录递了过来让十二阿哥过目:“数目都对过,没什么问题。”
他面色迟疑了一下,十二阿哥就注意到了:“但说无妨,这里也没外人在。”
其他小吏连忙低下头,这句话说得让人心窝子都暖了起来。
闻言,这小吏才咬咬牙道:“小的发现几处账目数目比较大,却没到显眼的地方。比如这个后宫娘娘过年过节的时候为太后娘娘请戏班子解闷,一年三回,每次花费统共十万两。”
一年下来,这里就有三十万两了。
十二阿哥鼓励地看着他,小吏接下来道:“当初小的识字进了宫,发小也会一点,就进了戏班子专门给角儿们写本子,所以知道一点。小的戏班子便宜,三五千就能请下来,大的戏班子因为角儿出名,可能得一万两才能拿下。若是极为有名气的戏班子,三五万就顶天了。”
言下之意,这一次给十万两的戏班子从哪里找来的?
要是找的三五万两的戏班子,那么余下的钱又进了谁的口袋?
十二
阿哥挑了挑眉,他自幼在宫里长大,嫌少出外头,对这些物价自然就不清楚了,就这么给内务府给忽悠到了。
哪怕是皇帝,恐怕都不清楚这些具体俗务,他不由冷笑道:“他们的胃口倒是不小。”
小吏的脑袋低了下去,心里难免忐忑。
十二阿哥就安抚道:“放心,此事除了在场的人之外,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你说过这些话。”
“多谢十二阿哥,”小吏这才放心了,毕竟这事戳破了,内务府必然要来找他的麻烦。
十二阿哥问了外头那些旧账本是彻底抄完了,他就让人暂时别走,先去禀报皇帝,大家都误会这是要嘉奖他们了,哪里有人舍得这时候走呢,都乖乖留下了。
吩咐太监上茶,又让小吏私下盯着别让任何一个人离开,司管那边也派人盯着,十二阿哥这才去御书房见皇帝,开门见山说了戏班子的事:“皇阿玛,内务府这些人从上到下恐怕都伸手了,要一个个查过去,恐怕要打草惊蛇,抓住了小鱼,放走了大鱼的。”
皇帝听得面色沉了下去,就问道:“十二你打算怎么做?”
十二阿哥正色道:“儿臣的意思是,内务府这些人从根子上就坏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估计就没一个是清白的,还不如把上梁彻底换了。”
听罢,皇帝挑眉道:“十二你跟着老四久了,这作风简直跟他一模一样。”
之前四阿哥去整顿江南官场的时候也是
这样,不行就全部换掉。
别人都是抓那么一两个人来杀鸡儆猴,四阿哥就不,他直接就斩草除根。
就不信这么连根拔起,还不能震慑其他人,再敢伸手那就直接把胳膊剁了,看谁还敢!
十二阿哥认真点头道:“皇阿玛,这些人在内务府多年,不知道伸手拿走了多少国库的银钱。这些都是属于皇阿玛的东西,全部拿回来也是应该的。至于他们深受皇恩,不好好办差竟然敢中饱私囊,就该都换掉,然后换上忠心耿耿之人。”
“相信忠心之人很多,没必要让这些人占着位子。”
反正多的人来换,何必留下这些不忠不义之人!
皇帝挑眉问道:“把人都换掉后,小十二打算让谁来分管各处司坊?”
司坊跟江南官员不一样,毕竟还有小吏帮忙运转,回头再派人过去接手,有小吏辅助的话慢慢就能上手了。
但是这次内务府从上到下的司管和他们的心腹都换掉的话,就没个熟手带路了,接手的人要怎么办?
比如掌仪司负责小规模的祭祀及太监品级,都虞司则是负责武职的挑选,慎刑司管的是宫人犯错和审讯,营造司专门负责宫里各处缮修,钱粮司管的事皇庄租赋。
七司三院,上下至少有三千多人,都换掉是不可能的。
十二阿哥就道:“换掉各处司管和他们的心腹之人,把司坊其他人提拔起来,儿臣就不信各个司坊里面就没有一个得用之
人。”
皇帝就问道:“那小十二怎么知道换掉的都是司管的心腹,还会不会有漏网之鱼?”
闻言,十二阿哥就笑了,把最近要抄写账本,让司管送心腹之人过来的事说了。
皇帝之前是知道这件事的,只以为真是账本重要,所以才让司管挑可信之人送来帮忙,谁知道十二阿哥原来等在这里?
他在吩咐司管之前就有这个打算了,还要司管的心腹抄完账本之后才抓人?
估计那些司管的心腹还真以为十二阿哥过来面圣,是准备给他们请赏,哪里知道十二阿哥是来请罚的,想要一网打尽!
皇帝摸着胡子颇为满意,这个儿子可谓是走一步却想三步,面面俱到了。
原本皇帝还觉得十二阿哥可能是嫉恶如仇,才想要换掉所有的司管和他们的心腹,如今他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既没放过恶人,却也没有让任何一个无辜之人牵扯进来,内务府剩下的那些人是能用的,皇帝就点头道:“可以,那就按照小十二的意思去办。“
十二阿哥笑笑道:“是,儿臣不会让皇阿玛失望的。只是,儿臣也想找皇阿玛借人手。”
不然那么多人,他要全部一次拿下恐怕没那么容易。
皇帝挥挥手,示意李德全跟着去:“让御林军配合,慎刑司那边估计放不下,索性皇陵那边还缺人手,都送去吧。”
几句话就定下了那些人的命运,能被送去皇陵干活,还是他们的荣幸
,少不得要感恩戴德。
李德全心里却明白,这些人送过去后,能撑个两三年都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