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是真能肃清朝廷上下,倒是大功一件了,却也是极为费心力之事。
皇帝眯起眼,这朝廷经历数十年后确实各部门比以前冗员严重得多。
有些部门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要精简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如今是有心无力,不等于四阿哥以后办不到!
四阿哥哪怕处置是一样的,却还是有所区分,年羹尧这样必然是推出午门斩首,小吏们大多是流放。
朝臣们对此也觉得四阿哥的处置实在太过于严苛了,四阿哥在朝堂上环顾大臣们却问道:“若是不伸手,就不必担心惩罚会不会严苛了。认为严苛的,是觉得自己以后会以身试法?”
不做坏事不被罚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担心被罚,难道还想试一试吗?
这话一出,朝臣们一个个立刻闭嘴了,谁敢说自己想试,不要命了
吗?
耿奕察觉到四阿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下朝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起码天色擦黑才可能出来。
甚至有时候他还直接睡在书房里面,压根就不出来了。
这天开始热了起来,弘昼只穿着红色的小肚兜,在凉席上还热得有点翻滚,胡嬷嬷就在旁边给他不停打扇。
不然弘昼翻滚个不停,都要睡不着的。
耿奕想着弘昼都这样,一向怕热的四阿哥估计更难受了。
要是往年,皇帝已经带着阿哥们去园子避暑。
不过今年因为皇太后生病的缘故,皇帝就没过去,尤其皇太后如今受不了舟车劳顿,根本不可能跟着去,皇帝也就索性留下来。
这就苦了最怕热的四阿哥,哪怕书房四角放了冰,他还是热得满头大汗。
苏培盛在旁边打着扇,也没能驱散多少热。
他用冷水侵湿了帕子,拧干后递给四阿哥。
四阿哥擦了擦额头和后颈的汗珠,热得心里有些烦躁了起来。
桌上好几份折子,上面有户部送来的粮草数目,需要清点后再送出去。
兵部的折子则是要送的武器数目,还有护送的人员,他们需要的粮草和武器,另外给两城百姓送去救急的粮草和种子等等,都是细碎还不能马虎的工作。
四阿哥揉了揉额角,他算了几天,确实也有些累了,眼睛还有点疼。
这会儿有人来敲门,轻轻唤了一声:“爷?我能进来吗?”
哪怕不用听声音,四阿哥也知
道这时候会来书房敲门的就只有耿奕。
苏培盛打开门,就见耿奕担忧地看过来:“见爷忙着,原本不该来叨扰,却担心最近太热,爷要难受了。”
果然耿奕看着四阿哥脸颊泛红,一额头的细汗,后背的衣衫估计也湿透了。
这人怕热,还不愿意表现出来,只是自己闷着,也不知道会不会闷出热痱来。
耿奕手里提着食盒,四阿哥如今没什么胃口,却不好拒绝她的好意:“放着就是了,我这会儿不饿。”
她一听就笑道:“爷,这是最适合夏日喝的汤水,不是点心。”
一听汤水二字,四阿哥就感觉到热了,连连摇头。
耿奕就解释道:“爷放心,这汤水没有油,放凉后才送过来的,喝着一点都不热。”
四阿哥一到热天,去园子的话还好,因为凉快一点,胃口也要好一些。
如今只能留在京城,府里十分闷热,他的胃口就直接下去了。
马厨子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让他多吃一点,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东西的话,身子骨再好也会慢慢衰弱下去。
耿奕简直担心坏了,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汤方,特地让厨房做好后凉一凉,然后再亲自送过来。
听说是放凉的汤,还不油腻,四阿哥这才示意苏培盛打开食盒,把汤取了出来。
汤碗不大,里面翠绿和白色点缀,看着就十分清爽。
耿奕就解释道:“爷,这是冬瓜薏米汤。薏米有祛湿和健脾之效,冬瓜则是
清热生津,解暑降火,喝着身上都要凉快一些。”
四阿哥点点头,喝了一口汤,确实清清爽爽不油腻。
因为没有放肉,哪怕放凉了之后也不会表面浮起一层油脂。
也不知道是不是耿奕再三解释的缘故,他喝完后确实感觉身上凉快了一些。
耿奕扫了眼桌上厚厚的折子,知道这是四阿哥在忙的公事,就劝道:“爷哪怕再忙也得多保重才是,毕竟差事是办不完的。若是紧急,倒不如找人帮把手,总归比累坏自己要好。”
四阿哥微微颔首,就听苏培盛说九阿哥带着弘辉小阿哥回来了。
这些天九阿哥的任务就是带着弘辉玩儿,隔三差五把弘辉带回雍亲王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