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现在你不需要再栖身在琴里了,为什麽还要拿著它?」谢灵运不解地问道。
「相处久了有感情,现在扔掉也舍不得。所以我们要走自然也得带著它。」薄言之淡淡答道。
「你想离开桃花源?」这次轮到谢灵运大为吃惊,他不可置信地看著薄言之,「我以为你会喜欢这里,你想留下来。」
「不错,如果我这辈子没有遇上你,或许呆在桃花源是最正确也是最好的选择。」薄言之淡淡笑道。
「你的意思是为了我才想离开吗?」谢灵运微有些别扭,「我是真的喜欢这里,尤其是经过这几天的事以後,我才深深明白安於平静也不是什麽坏事。」
「我知道你真的喜欢桃花源,但你留下来也只不过是为了我而已。」薄言之叹道:「灵运,扪心自问,依你天性好动的性子,真的会安於在同一个地方永生永世住下去吗?」
谢灵运塞语,良久没有出声儿。
「陶先生也选择了离去。」薄言之接著轻描淡写的又说了一句。
「别拿陶兄与我比较,我又不是他。」谢灵运悻悻应道。
「陶先生那样洒脱的高士也自知没有阿麒他们的境界,可以做到了无牵挂与世隔绝,因为他打算纵情山水,好好游遍神州大陆。」薄言之说到这里转身凝视谢灵运,「你仔细想想以後的岁月,真的甘心留在桃花源吗?」
谢灵运沈默半晌,终於展眉露出了然的笑容。
「最了解我的人,果然是言之啊。」
「少来了,我不想见某人在这里闷久了反悔,日日向我抱怨吵耳而已。」
谢灵运笑了笑,一手接过薄言之手中的古琴,伸出另一只手握著情人的手掌,两人携手并肩向外走去。在他们最初进来的地方,陶渊明负手站在一处高岗上,低头打量落英缤纷的桃花,目中掠过一丝淡淡的难过与怅惘。
「陶兄,你也不舍桃花源的美景与热情的朋友罢?」谢灵运轻声说道。
「我念著家中妻儿与别处风光不得不惜别桃花源。」陶渊明温声说道:「今日一别,我自知与此处的朋友再无相见之期。唉,天意如此无法强求;出去後,我定当作诗以表怀念。」
「先生要写诗,只怕需要隐去大半真实的事罢?」薄言之接口笑著说。
「那是自然,我杜撰一人借他所见所闻描述。」陶渊明应了一声,三人随後不再说话转身腾空则去。回身,见到桃花源所有的居民站在地面,脸带同样不舍的微笑目送他们远离,这般情景让三人忍不住更觉难受。
回到尘世,陶渊明告辞离去。谢灵运眼见薄言之神色甚是不乐,心念转动忽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立刻转了话题。
「言之,你听好了。我不习惯说这样的事,所以只告诉你一次;我在恢复记忆後大概知道了一些前世的事,不过没有太多印象。」谢灵运看著薄言之一字一句开口,「我没有後悔与北斗之间曾经产生的感情,但那已经是前世的事了。」
薄言之没有说话,抬眼怔怔望著主动向他提起这件事的谢灵运,心中对於离开桃花源的伤感亦被情人的话冲淡了一点。
「今生今世,我只愿与你一人相濡以沫厮守终生。」谢灵运郑重再言。
薄言之淡淡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抬头,以唇封缄,应下了谢灵运这句一生的承诺。
不久,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并诗》,引人遐想,流传千古。
附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於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完)
两世情
临海古城,濒临东海,此地山水相依相绕,城内奇峰怪石相得益彰,景色甚是秀险,世居临海古城的百姓未逢战事因而得以安居乐业,著实令其他地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无限神往。
这一日傍晚,临海太守处理完公务坐著大桥从府衙归家。途中,他突然听到不远处响彻数声闷雷般的轰鸣。太守心知有异连忙派人前往打探。
回报的人说有成千上百名皆穿衣乌、身著同样装束的人正在山林中伐树,还用炮仗轰山,正慢慢朝著城中内海的方向前来。
那太守听了大惊,疑心是外省的山贼成群结队前往临海古城生事、准备大肆抢夺。他正欲赶回府写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上奏朝廷请兵增源灭匪,不料随後一名探子的禀报却让他哭笑不得,连连摇手作罢──
因为,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太守,没有胆量去坏康乐侯的兴政,也没有那份闲心与满城的百姓为敌。
想那康乐侯谢灵运才高八斗,名满天下,加之他出生尊贵,容颜俊美,当世敬慕他的人不计其数;这不,就因谢灵运前几天来到临海邻县游玩时一时兴起、打算前往临海古城的内海看看风景,城中的百姓听说了,自愿替康乐侯凿山铺路。
全城百姓集合起来逢山砍树开路,遇河搭桥涉水,而且众人还换上谢灵运出生地乌衣巷中青年仕子们的衣著,全部身穿乌衣,热烈欢迎有诗字双绝之称的康乐侯大驾光临。
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位受世人追捧与爱戴的人物,临海太守自然不会出面干涉谢灵运的言行,心中只求这位祖宗的游兴过後尽快回去,省得再生出事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