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写在了宋刑统里面的宋律。
赵煊则是把那些完全失去了行动力的伤兵,养在了养老院中,一切费用有朝廷支出。
同时,也对这方面进行了监管。
很多政策实施了。
并且监管的力度比较大,监管的范围也比较大,对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也是一个考验。
做不好。
轻则罢官。
重则抄家斩。
大宋的官员可没有以前那么好当了。
但是人人却都追名逐利。
毕竟,为官一任,治理一方,真要是有功,那可是能够上邸报的啊!
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在房州有一位“青天”知州,名叫朱胜非。
此人本来是东道副总管,因为金贼南下劫掠,在赵煊布局京畿路,河东路以后,他就被调派到了地方上,后来也做出了一些功绩,在房州出现了一些反贼之后,他就担任了房州的知州。
上任之后,就很快平定了反贼之乱,又是让当地的大户分土地来,又是让他们捐钱,买了种子,开荒种地,还让当地百姓从事生产,把当地的一些特产都卖给了他招揽来的行脚商。
房州的蜂蜜、房州的黄酒、房州的绿松石等,都成了有名的房州特有商品。
不仅如此,朱胜非还翻出了一些陈年旧案,为那些蒙冤受屈的人平冤昭雪。
一时间,房州有个朱青天的事情也就传开了。
而赵煊也是从秦桧那里得知有这样一个人才,便立即调查了朱胜非在房州的所作所为,然后让国子监的祭酒专门为此人写了一个人物传记,于邸报上面进行了宣传。
很显然。
赵煊想要立出一些典型人物,以此来激励那些官员们。
追名逐利。
给了他们名望。
自然也能安抚他们。
不然,每一次的人物传记都是武将,那些个文臣迟早酸的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赵煊作为一个帝王,那自然是要一碗水端平。
有了朱胜非这个榜样之后。
地方上的官员就像是收到了刺激一样,谁都想要上邸报,从此之后,那是已经要把老百姓们当做是爷爷一样看待了。
说实话。
赵煊这一招,算是学到了治国理政的一点儿精髓。
作为帝王。
不能只是早朝和处理奏折,也不能是和朝堂之上的官员们斗智斗勇。
这完全就是一个井底之蛙。
看起来,确实好像是一个不错的君王,把国家治理的不错,可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真要是把朝中的官员们逼急了,他们还真的会直接抱成一团,来反抗帝王的皇权。
赵煊要做的是中兴!
是前所未有的中兴。
百官们都应该是他创建盛世的一个工具。
八月三十日。
赵煊又出了一篇邸报。
论宋金战·其十。
这一篇的内容就涉及到了大宋和金贼之间的局势分析,这种分析,自然也是和以前一样,战术上的藐视,战略上的重视。
先,就是大宋如今百万大军已经成型,名将无数,全国上下万众一心。
之所以能够取得冀州这样的胜利。
那也是因为有着名将,有着坚定的抗金之心。
然后,又是痛斥金贼反复无常。
当年就有过盟约。
却在靖康元年的时候,金贼单方面就撕毁了盟约。
赵煊把完颜吴乞买痛骂了一顿,说他连狗都不如,狗最起码还知道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