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河北之地,人头滚滚,宗相公回京述职
赵煊定下了一年退金贼的目标。
其实已经算是实现了。
完颜宗翰战死冀州,如今的金贼已经失去了南下的资本,接连败退之下,退兵也是早晚的事情。
而大宋的朝堂之上的政策重心也从北伐慢慢地转移到了治理河北之地。
先,是本来负责三司、大宋赋税的赵鼎和胡寅,还有一个谏官李光,去了河北三镇成为宣抚使。
一个主太原之地,一个主真定府一代,一个主冀州、沧州一代。
分为了三路治理。
而这三路治理也是有着重要的任务。
先。
赵鼎负责的太原之地算是西路,他的主要责任那就是开矿。
西路一带。
拥有着中原之地最大的石炭矿产。
以前,这里有着不少私人开。
赵煊打算直接强势收回,完全变成国有,再以石炭的炭票来减轻大宋缺钱的影响。
石炭成为国有以后,就可以制定一个行价出来。
以路途来算价格。
而这个价格肯定是以前的价格要低很多,以惠及亿万百姓,让他们冬日里,也能有石炭取暖。
同时,赵鼎身边还跟着一位大帅王渊,以帮助他镇压当地的矿长,以及当地的一些富商。
这些地方,便是后来明朝时期晋商的先祖。
而现在的他们,就已经出现了和金贼暗地里交易,把一些货物从榆次等地送出去。
为了钱,这些晋商是可以冒险走一遭关口的。
而且,开石炭矿,也能让将作监提高高炉炼铁的质量,得到更好的铁,甚至是钢出来。
要是有了锰钢,那大宋的兵器和铠甲的质量,也能再一次得到提高。
当然,关键还是火炮。
以后就可以打造出来真正的火铳了。
有了火铳。
专门打骑兵的战马。
蒙古铁骑再厉害,没了战马,再加上火炮,他们还能纵横中原吗?
可以说,石炭的作用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资源也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不能再给私人去开矿,他们很容易控制一些平民百姓成为矿工,免费给他们挖石炭,成为大宋包身工。
赵鼎要做的,就是治理太原、陕西路一代的石炭矿,凡是私自开采者,抄家、斩示众。
真定府一代的宣抚使是李光,此人负责的是耕种、开荒、兴修水利、让北地水渠纵横,和南方差不多。
北地雨水比较少。
但是黄河水还是能够灌溉北地,多多建立水库,不仅可以灌溉,还能防汛。
要是到了汛期。
那些个水库就可以存储一部分的雨水,减轻黄河的压力。
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并且可以实现以工代赈的政策。
赵煊已经想好了。
用西北的石炭矿产收入来补贴以工代赈的赈灾钱,然后用东海之滨的海盐、精盐来补贴一部分,双方补贴之下,应该不需要国库再拿出多少银子来补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