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了河北三镇。
挽救大厦于将倾。
也算得上是万世之功。
也让赵煊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巅峰。
秦桧、王时雍、万俟卨这样的私心比较重的臣子,也只能俯身,不敢有太多的小动作。
赵煊想要地方上的情况,想要一个数据,谁敢糊弄?
摆在诸位相公面前的。
是几个官署的官员们化身成为了贩夫走卒,在地方上明察暗访记录在册,形成的文书。
当赵煊介绍完这种明察暗访的方式之后,诸位相公的心中却也是精彩无比。
像是李纲和宗泽这样的大臣,那是深深地对赵煊对于地方上的关注,对于朝政的重视,对于大宋兴盛的重视。
如此明君,千古未有。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又有哪一个,是让官员们化身成为贩夫走卒去对地方上的百姓的生活进行明察暗访,又有哪一个,是对贪官污吏们严惩不贷,抄家斩的?又有哪一个,说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又有哪一个,定下了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偿的对外祖制?
又有哪一个,在大厦将倾之时,以非常之手段,用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反败为胜、击退了强大的外敌?
唯有坐在这位的陛下!
诸位相公是一一翻阅了二十四卷,对于大宋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了解。
总的来说。
形势一片大好。
真的。
陕西路在金贼被赶走了之后,进行了一次整顿,整顿力度比较大。
贪官污吏的人头滚滚落地。
让政吏清明了不少。
再加上,大宋和西夏互市,陕西路就是一条丝绸之路。
让陕西路的商贾们赚了不少钱。
他们赚了钱。
陕西路的总体经济也就一片向好。
然后就是这一次的矿山整顿。
不少黑心的矿主被杀。
那些被矿主们控制的矿工们被朝廷解救了。
他们离开矿山,从事农桑。
其实,陕西路一代最适合耕种土豆和玉米,只不过,赵煊没能带过来。
赵煊鼓励因地制宜,多多种植适合当地的特色农物,还有药材等。
并不一定非要耕种粮食作物,一些其他的产品,也可以耕种一些,然后作为精品农产品卖出去。
到时候,朝廷可以采购一些,再在邸报上面宣传一下,定然会有有钱人跟着购买。
比如枸杞。
人到中年,开水泡枸杞。
邸报只是说了枸杞利于肾。
就有不少有钱人趋之若鹜,把枸杞当做是了强身健体的药材。
陕西路的总体情况还算是不错。
连番整治之后。
所有人都老实了。
该上交的赋税也都交的比较足,兴修水利、水库、挖渠引水,百姓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再说荆湖路。
经过这大半年来的开荒,耕地面积提升了好几倍,以前从河北逃难过来的百姓,也都从其他的地方安置到了荆湖路,成为了荆湖路的新户。
他们每一家都有几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