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张角略感诧异,上下打量了杨凡几眼,见他眼中流露出无限真诚,张角欣慰的笑了:“起来吧,你想入教,我很欣慰,不过吗……”
张角道:“想成为我的亲传弟子,可没那么简单。”
杨凡表情认真的说;“天公明鉴,为我义军大业,纵然粉身碎骨,我也绝不会有丝毫的退缩!”
“咱们边走边聊吧,别这么拘束。”
张角迈步往前走去,杨凡忙跟了上去。
尽管跟张角接触不多,但杨凡现张角跟张梁截然不同,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像个慈祥的长者,待人接物,让人觉得很亲切。
“说说看,你为何会想做我的弟子?”张角走出一段路,和颜悦色的问道。
杨凡回道:“灵帝昏庸,宠信宦官,十常侍狼狈为奸,他们无恶不作,无所不为,朝廷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天下万民无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天公给我们指出了明路,只有追随天公的脚步,我义军才有希望。”
这番话杨凡一半出自真心,一半有讨好之嫌。
古往今来,那么多农民起义,能像张角这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聚众百万,能有如此规模和声势,前所未有!
张角站在穷苦百姓的立场上,杨凡身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真心敬重他。
哪怕他最后输了,败了,后人也会公正的做出评价。
朝廷把黄巾视为反贼,看成洪水猛兽,可后人对黄巾的评价,却公正的称它为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农民革命战争!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腐败的朝廷不可能代表正义,只有代表绝大多数百姓利益的农民起义,才是正义!只可惜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张角饶有兴趣的看着杨凡,问道:“你对朝廷和十常侍,了解多少?”
张角身边的人识文断字的不多,对朝廷有深刻见解的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张角自己,也不能说把朝廷彻底看透。
杨凡心中暗喜,这可是个好机会,当即把自己对朝廷、对外戚和宦官所知道的,当面说给了张角。
杨凡的见识,让张角眼前着实一亮。
杨凡道:“冲帝、质帝、桓帝、再加上当今的狗皇帝,在位期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多达几十次,义军一茬又一茬,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无休无止。即便没有我们,朝廷也甭想安稳,归根结底,汉廷从根上已经烂透了,气数已尽,灭亡之期可计日而待也!”
张角听的眉头舒展,心情大为舒畅。
杨凡接着道:“在我们起事不久,黑山张燕也在常山一带卷起了起义的浪潮,现在聚众已有数万,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各地起事的义军将会如火如荼,此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张角细细品味,连连点头“说的好!”
张角很好奇,仔细询问杨凡为何了解的这么多,而且吐字清晰,思路敏捷,一看就读过书,上过学。
杨凡随便编了一个理由,说小的时候在山上遇到一位隐士,跟着学了一段时间。
张角触景生情,不由得想到了南华老仙,他一脸感慨的说:“你遇到的那位隐士,一定是个世外高人!”
有的时候适当的包装一下,的确能收到奇效。
如果杨凡说自己只是寻常的一个黎阳百姓,那刚才这番对朝廷的见解,必然难以解释的通,没上过学,不认识字,只是一个大老粗,绝不可能说的如此头头是道,切中时弊,入木三分。
编出一个隐士,很多事情反而变得合情合理。
至少杨凡不会过于吹嘘自己,像刘备那样,逢人便说是汉室宗亲,孙坚也总说自己是孙武的传人,至于马腾父子也极力宣扬是伏波将军马媛的后人。
没人在乎真相究竟是什么,只要有人信,就足够了!
“照你这么说,汉廷必然会灭亡?”张角的心里愈的燃起希望。
杨凡用力的点点头:“大势所趋,神仙难救。”
张角拍手大笑:“好!我圣教难得有你这样有见识的年轻才俊,既然你一番赤诚,我便破例收你做亲传弟子,之前我收了36个弟子,你算是最后一个。”
“多谢天公成全,弟子铭感五内,万死难报。”
刚才张角在祭台上的时候,杨凡想到了符水救人,他可以利用系统治病救人,与其自己单干,不如加入太平道,这样一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倘若能做张角的弟子,对杨凡今后提升自己的威望,必然会事半功倍。
张角正是利用了宗教的力量,义军才有今日的规模,否则任凭他医术再高,顶多也只是个江湖郎中罢了。
杨凡虽然是无神论者,但借助一下太平道的力量,也没什么不好。
“跟我来吧。”
张角把杨凡带到了大殿,先举行了拜师仪式,张角又给他介绍了一下其余的几十个弟子。
义军有三十六方渠帅,这些独当一面的渠帅都是张角的亲传弟子,像波才、张曼成、管亥、马元义、周仓、孙夏、韩忠、彭脱……都不例外。
晌午的时候,张角便把杨凡留下了吃饭,周仓、管亥等人都来了,张梁自然也不例外。
听说张角收了杨凡做弟子,张梁并没有反对,杨凡的改变,也让张梁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
张梁只对一件事有兴趣,那就是打仗!哪怕之前处处针对杨凡,他也不会用别的卑鄙手段,只是单纯的把杨凡队伍摆在最前面。
杨凡有几日没见到管亥了,见他身上缠着麻布,左边的胳膊用绳子吊着。
一问才知,上次在清河南岸那场激战,管亥身受重伤,一战下来,身上大大小小的刀伤箭伤不下十几处,也就是他,换了旁人,命早就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