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祺每晚酣畅淋漓一通臭骂,将垃圾倾倒给系统后倒头便睡,再不顾及其他。
不过,穆祺似乎忘了,他分配的这个狗比系统,在信息隐私上可是从来都不能保证的……
·
皇帝潜心方术,闭关于密室,清修多日之后,终于感动上苍。某日室内光焰万丈,自半空掉下了一本册子,上书四个大字《工作日记》
皇帝如获至宝,洗沐焚香后恭敬翻开,仔细阅读上天的启示:
【六月十一日晚,照例每日一问:都磕了这么多重金属了,龙座上的老壁灯怎么还能活?】
皇帝的笑容僵住了。
·
六月十二日,宫中骤然生出惊变。据传,皇帝于此日驱逐宫中所有道士,重惩巡盐使者,抄没一切家产,剥皮实草,以警后人。
当日,躺平于家中的穆祺百无聊赖,却忽然听到了久违的提示音:
“咦,任务进度条怎么自己动了?”
·
本文又名《躺平写日记也能强国吗》
本文背景架空。
第13章流刺网
“流刺网?”
辛苦卖萌回归的猫猫甚至都顾不得疲惫,吃完饭后便跳下长椅听林貌一日的总结。听见此物,它立刻昂起头来,神色专注:
“此物效用如何?”
“没有实验过。”林貌承认:“但以现在的水平,大概一网两百来斤鱼,总该是有的吧?”
他向猫猫详细解释了流刺网的原理,指出此物必须设置在潮汐明显,且鱼类有周期洄流习惯的领域,才有最明显的效果。但尽管大有局限,这种原本诞生于南宋的捕获技术却是极大的发明,号称“鱼利十倍于前”,就算实验品较为拙劣,鱼获也不应该太差吧?
猫猫陛下大吃一惊,几乎忍不住竖起尾巴:他早年游历南北,熟知民情,知道江南最好的渔夫,一网也不过两百斤收成顶天;要能日日都有这个水准,那收获之大,真就无可计算了!
——要知道,按林貌的讲解,这种流刺网除了编制稍微麻烦一点以外,之后布网收网,可都不怎么费什么功夫。民不劳苦而所得倍之,这岂非是大大的利器?
至于流刺网应用的种种局限,则更不成问题。大唐地大物博,最不缺的便是各色地势。无论淮河南北、长江黄河入海口,乃至于各支流汇入主干的交界,都有架设这流刺网的条件。
猫猫陛下稍一思索,只觉此事真是大有可为,前景无限光明。他熟知自家铲屎官的习惯,知道所谓“一网两百斤”不过是最保守的说法,只要稍稍改进一点,恐怕翻上几倍都不稀奇。
一网再翻上几倍,那至少江左数十万渔民的生计,便不必忧虑了。
皇帝大觉心动:“真神器也!先生大才!”
他从凳子上跳了下来,仰头看向林貌:“先生可愿传授此术?重礼厚谢,朕不敢有所吝惜。”
林貌笑了笑:
“惭愧,这并非在下的发明,又哪里敢说谢这一个字……”
他话没说完,狸花猫伸手往毛茸茸的脖颈一扒拉,啪一声掉出来一颗晶莹闪亮的红色宝石。
这是西域上贡的珍宝,原本是赏赐给长乐公主的玩物。自然是宝光闪耀摄人心魄,比单纯的金瓜子更好。
果然,林貌的眼睛不自觉的瞪大了:
“……陛下,陛下,这就实在是过了,在下真是愧不敢当——对了,流刺网的资料正保存在电脑里,陛下要不要看一看?”
不过,在殷勤奉上电脑前,他依旧小心叮嘱了一句:
“河中渔获毕竟是固定的,就算散播了技术,陛下也还是要规划好捕鱼的时节,切莫竭泽而渔。”
——以历史而论,这种流刺网的效果的确是好,在引入现代工艺(尼龙、药物等)完全发展成熟后,捕获量一度大到危及生态,以至于被部分禁止。以古时的技术当然无论如何都走不到一步,但提前做好预防,才算是对未来负责。
想来,大圣之所以要专门提醒他“不把鱼捞绝户”,也是体察到了这个心思吧?
·
遵照魔王的吩咐,第二日卯时天色刚蒙蒙发亮,村中老小便打着火把跋涉到了五行河的上游,检查前一日晚上放置的竹网。
说实话,村中有捕鱼经验的老者不少,但没有一个信任那奇特法宝中展示的什么“流刺网”,只是慑于威严,如今又有拴柱拴花贴身监视,不敢不唯唯奉命而已。
两个短打的汉子踏入浅滩,浇灭了岸边犹自燃烧的火堆,而后趟入水中,去拉竹网的浮标。这些浮标是以极粗的麻绳捆绑住,系在竹网板片上。两个汉子用力一扯,双脚登时陷入淤泥,渔网却依旧纹丝不动。
竹片编成的渔网不过三十余斤,就算被河水浸泡泥沙拖拽,也不过七八十斤有余,怎么两个壮汉都拖不起来?下河拉网的青壮们彼此看了一眼,扎稳马步气沉丹田,嘿一声同时发力,硬生生将渔网拔出半截,再也动摇不得。
但这半截已经足够了,火把下只见鱼网鳞光闪闪、水波翻涌,大大小小的竹片网目之中,居然都卡着左右扑腾的河鱼!
原来不是竹网太重,而是渔获太多,拖拽才这般吃力!
五行村里的村民哪见过这个阵仗,盯着网目中密密麻麻少说三斤起步的大鱼活蹦乱跳,一时居然只能发愣。还是族老有见识,回过神来后赶紧叫人下河取鱼,乘在带来的木盆中方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