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十三阿哥也一点废话没有,将此次苏浙皖地区遭遇蝗灾的情况说了一遍。
安清听到蝗灾,心下不由一顿。
蝗灾可不是小事,即便是在后世,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更别说是这会了。
古代农业不发达,老百姓们基本都是靠天吃饭,而蝗灾过境,片草不留,一旦来袭,往往比旱涝更可怕。
“五弟妹,你可有法子?”雍正声音不由有些急切。
安清怔了下,但随即也明白了雍正的难处。
他刚登基,康熙给他留下了个烂摊子,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本就焦头烂额了,如今又便遇到这种事,可想而知是有多麻烦。
“回皇上,前些日子妾身教导弘昂时,恰好给他布置了一功课,就是要如何治蝗的,他翻阅农书,总结了不少治蝗的法子,妾室也帮他补充了些,如今那册子就在府上,可派人取来给皇上瞧瞧。”安清道。
前些日子,听说了苏浙皖大旱,她便提醒了胤祺,苏浙皖等地自古便是蝗灾多发区,此次大旱之后怕是会生蝗灾,事后她便以此为题考了考弘昂。
没想到这会倒是派上了用场。
雍正听到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不用,朕信五弟妹,你既然看过了,那直接让人送去灾区实施即是,灾情不等人。”
安清怔了下,没想到雍正对她竟这般信任。
只是,该说的话她还是得说清楚,“皇上,治蝗最好的时机就是在蝗虫还在土壤中,尚未长成气候之时,但方才听十三弟所说,如今蝗灾情况已经很是严重了,治蝗的侧重点只能事控制为主。”
蝗灾自古便是大灾,甚至藏着不少帝国的兴衰之道,历代帝王虽都对其避之若鹜,但同时他们对此也很是了解。
“五弟妹放心,朕知晓,如今也没有旁的好法子了,各地官衙也用了不少治蝗的法子,但目前来看效果甚微。”雍正说罢,不由叹了口气。
安清沉思了片刻,治蝗可不是小事,那边情况复杂,若只是靠弘昂那个治蝗的册子,怕是不行的,就像雍正说的,灾情不等人。
百姓们也耽误不起。
她转头看向了胤祺,试图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两人对视一眼,胤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遂对她轻点了点头。
“皇上,臣弟和安清愿请命去灾区协助治蝗。”
雍正先是一愣,但随即也意识到这是最好的法子,自是没有不许的道理。
有安清过去亲自坐阵,那自是他求之不得。
去江南治蝗之事定下来后,安清和胤祺也没耽搁,当晚收拾了一些东西后,第二日一早便准备南下。
胤祺是领了治蝗救灾的差事,一路自是有侍卫护送。
安清把弘昂也带上了,也趁此机会带着他实地操作一番,理论和实践要结合。
这次过去是救灾的,事出紧急,他们也尽量轻车简行。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安清等人便准备妥当,准备出发了。
谁知,刚走到王府门口,便看到门口有两人已早早等在了那里,弘晊和弘晖。
安清以为他们是来送行的,也没太在意,但当他们都出了城,两人依然骑马跟着,她不由纳闷了起来。
“他们俩这是要送我们到哪里?”安清低声问胤祺。
胤祺愣了下,这才想起来昨个忙忘了,竟没把这是告诉她,“他们昨个同皇上请了旨,也在这次的随行名单中。”
安清不由‘啊’了一声,他们竟也要去?
弘晊倒也罢了,但弘晖跟过去真的好吗,毕竟,江南离京城这么远,弘晖如今好歹是皇子啊,还是极有可能被议储的皇子。
雍正登基后,为了避免九龙夺嫡的事情再次上演,已经决定实行秘密立储制度,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弘晖很得雍正重视,又占着嫡长的身份,被议储的机会很大。
“你怎么也不劝劝?”安清不赞同地看了胤祺一眼。
胤祺有些无奈地回道:“你怎知我没劝啊。”
但弘晖坚持要去,皇上也允了,还私下里同我说,是想让他过去了解下民生疾苦,那他还能有什么话可说。
“无事,你别担心,皇兄又加派了不少侍卫,安全应该没问题。”胤祺道。
恰好弘晊和弘晖两人也骑马走了过来,弘晖笑着说道:“五婶,您就放心吧,我自小习武,定不会给您拖后腿。”
安清心想这是拖不拖后腿的事嘛,“你皇额娘能同意?”
皇后就弘晖这么一个儿子,能放心他这般离京,这小子不会偷偷跑出来的吧。
弘晖大呼冤枉:“皇额娘自是同意了的,她还说了呢,让我跟着您出去好好学习,多多了解些民间疾苦。”
当然,这也是弘晖自己的想法,这些年,他基本一直都是同弘晊一起当差,但不少关于民情民意的事情上,他都没有弘晊敏锐。
那是因为弘晊自幼跟着五叔五婶,经常混迹在百姓之中,所以,很多事情自是比他看的要清楚。
所以,他这次定要好好跟在五叔五婶身边,多多观察才好。
安清耸了耸肩,好吧,既然人家亲爹亲妈都这么放心,那她自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跟着便跟着吧,他总归也是个大人了,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照顾。
于是,他们一行人从京城出发,水路陆路交替着走,一路朝着灾地赶去,半点不敢耽搁。
数日之后,安清等人终于风尘仆仆赶到了灾区。
但当众人在城外,望着黑压压的蝗虫,乌泱泱压在头顶上,遮天蔽日般掠过,这般恐怖场景让所有人都忍不住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