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伞厂,秦富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兴致勃勃地参观着。
“哈桑先生,这是人工伞骨开槽架,您看到的这种技术,都是我们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宋明志热情地介绍着。
秦富看着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工人,站在架子的旁边,他的下巴顶着伞骨圈,憋着一口气,压低身体,把丝绸面料扣在伞骨圈上,这动作,简直就像是在……炼武功一样。
这个时候,秦富突然为那对外国人默哀了,这些家伙们觊觎东方的传统文化,不过……这真的有用吗?很明显,这工艺就算是他们带到国外去,也压根就没有用,没有哪个外国工人会干这种体力活儿!
“这些年,你们有研究过先进工艺吗?比如用特殊的工具来减少工作量?”
“当然没有,我们这伞厂,讲究的就是古法传承,如果用了现代工艺,那还能有这种古朴的感觉嘛。”宋明志很是不以为然,而秦富则是有些无奈。
现在,西湖伞厂大名鼎鼎,产品畅销中内外,但是,用不了十年,各种仿制品出来,西湖伞厂就得走下坡路了,到以后,更是会在一片唏嘘声中倒闭,一边感慨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手艺没有人学,要失传了,一边又骂那些仿制品。
这些有意义吗?想要让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仅仅要古朴雅观,造型轻盈,还得有实用价值啊!
装饰伞、舞蹈伞、杂技伞……这些市场才多大,还是得生产一种适合日常使用的雨伞才行啊!
“宋厂长,你们有没有想过,生产一种更加便捷的三折伞?”
“什么东西?”宋明志有些不解:“三折?”
古法传承下来的雨伞,都是一条拐杖大小长的雨伞,伞面收回到手柄处,使用的时候按动手柄前面的按钮,伞就弹开,这种伞质量可靠,一般不会出故障,但是不方便携带。
至于折叠伞,最多就是在中间折叠一次,将伞的长度减半,拎起来容易一些,但是想要塞进手提包里?还是算了,根本就不可能。
只有三折伞,小巧灵活,最适合携带,但是由于中间两次折叠,如果产品质量不好,那可能用几次就坏掉了!所以,这个时代,国内根本就没有。
“没错,三折。”秦富拿起来一把伞,介绍起来:“从中间折叠两次,变成三段……”
“哈桑先生,以我造了半辈子雨伞的经验来看,这种伞根本就不实用……”
“这设计很独特!既解决了便携性的问题,撑开之后还有很大的伞面,这伞有前途!”就在此时,一名五十多岁的工人突然开口。
“老王,在尊敬的外国人面前,你不要乱说话!”宋明志瞬间脸色就阴沉下来。
“老王,你的伤才刚好,刚刚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就别掺和了这些了。”一旁的工友也小声地开口。
老王?最近还受过伤?秦富的脑海里,瞬间就想到了一个人。
“这位老先生,怎么称呼啊?”
“我叫王炳章。”
果然,没错了!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工人,就是天堂伞的创始人!
他从小生活在炕州,进入了伞厂之后,更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8o年,他五十五岁,在操作机器的过程中被从转轮上甩了出来,在医院昏迷了七天七夜才捡回来一条命。
住院期间,就在思考未来了,等到84年退休,拿着两千多块钱现金,挂靠在镇办工厂的名下,搞了个雨伞厂,天堂伞就这样在炕州慢慢成长,最终成为了世界级的雨伞!
既然偶遇到了王老先生,那当然要帮他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