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皇府已经挂上“嘉王府”的牌匾。看来是云景曜已经在京中举办来婚礼。
也准备要来封地这里了。
考试当天。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千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入场,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
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才最后进入考场,按考引(即准考证)寻到自己的位置,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
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
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府试要求通三经以上,通五经者为上上《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
按指定段落默写,这一方面即可考记忆,又可考书法。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要入厕的,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
黄昏时分,开始有考生交卷,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离开。
考棚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
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考试结束的钟声悠然响起,两个小孩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步履沉重地走出考场。
还好,他们的座位并未靠近那令人压抑的厕所,否则那股异味怕是会令他们更加萎靡不振。
距离发榜尚有半个月的闲暇时光。
而嘉州府府城对于这几个未曾踏足此地的孩子来说,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罗亦窈他们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在这座城里尽情游玩,享受这难得的轻松时光。
罗景安和罗羽涅,这两位刚从考场中解脱出来的少年,此刻正沉浸在舒适的热水中,洗去一身的疲惫。沐浴过后,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梦乡,仿佛要将所有失去的睡眠都补回来。
宴宁的两个伴玩丫鬟,银春和半夏,性格截然不同。
银春总是那么文静,当宴宁与王老讨论医术时,她总是静静地站在一旁,专注地聆听着,仿佛那些复杂的医术在她心中开出了花。
而半夏则更为活泼,她热爱骑马射箭,常常与宴宁一同在城外上驰骋,与隐月等暗卫一同练习武艺,那份英姿飒爽令人赞叹。
两个孩子来到准备一年,个性都定了很多。
在这座古朴而庄重的府城中。恰逢府试盛事,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如潮水般涌入这座古城。
他们的到来,犹如注入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活力,让这座府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繁华。
城内的街头巷尾,人潮涌动,各种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茶馆里,文人墨客们围炉煮茶,畅谈古今,诗酒趁年华。
酒楼之上,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舞袖翩翩,歌声悠扬。即便是深夜,灯火阑珊处,仍有人们流连忘返,享受着这难得的繁华与热闹。
为了迎合这难得的盛事,府城的宵禁时间也特意推迟了。
夜空中,繁星点点,与城内的灯火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嘉王的三个妃子
半个月后。
在嘉州府的府试放榜之日,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紧张而期待的气氛中。
罗景安,这个还差一个月才满七岁的神童,却以惊人的才华和过人的智慧,一举夺得了榜首的殊荣,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府试的榜单高高挂起,罗景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首时,整个考场都沸腾了。
知府也没有废话,把前十的文章都誊抄出来供人观赏。
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对这位年纪轻轻便展现出非凡才华的孩童投以敬佩的目光。
不久,一群身着官服的衙役,手持喜报,喜气洋洋地将罗景安请到府衙。
他们敲锣打鼓,高声报喜,将罗景安中得榜首的喜讯传遍了整个嘉州府。府邸内外,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这位神童的成就而欢呼。
成绩出来的第二日,罗亦窈他们就回了隆安县。
罗羽涅没有过府试,也是正常,一个八岁怎么可能一下子过关斩将直接童生。他也没有像景安一样喝过灵水改善身体。
羽涅觉得没事,比他爹早就行。他爹十几岁才过童生,他还要好几年的时间超越。
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安的才华也引起了各大书院山长的注意。
他们纷纷派人前来打点,希望能够招揽这位神童入读自己的书院。
一时间,隆安县的食花斋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各大书院的山长们竞相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希望能够打动罗景安的心。
然而,罗景安却不为所动,他深知自己是林举人带出来的,他就选择隆安县的白鹿书院。
他一边能够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一边也不用离开林举人的教导。因此,他婉拒了各大书院的好意,选择留在自己的家乡隆安县,继续接受师长的教导。以至院试考秀才。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
像溪水般潺潺流淌,罗亦窈的生活也在这平淡中透露出别样的精彩。
白天罗亦窈便与杨叔开始交接庄子的大小事宜。或者,罗亦窈会与白芷两人仔细商讨樊楼即将推出的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