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离连忙谦虚地拱了拱手,“在大师面前,晚辈不敢妄谈论道,还请大师指点一二。”
莫离大师摇了摇头,“肖离小友过谦了,能连过九岳学宫九关,已非泛泛之辈。你既已过关,自然有资格与老夫平起平坐,论道一番。”
“好,既然如此,那便请大师赐教。”
肖离见莫离大师如此坚持,也只好答应下来。
莫离大师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听闻九岳学宫几位弟子对你颇为敬佩,都想亲眼见证你与老夫论道,不知肖离小友是否同意让他们上来旁听,学习一二?”
肖离闻言,微微一笑,从容不迫。
“晚辈并无异议,一切由莫离大师安排即可。”
他自然没什么异议,反正自己与莫离大师论道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况且,两人的论道,很可能会对这个时代产生极大的影响。
且不说有无功绩,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肖离自然是不会反对的。
莫离大师抚须而笑,伸手拉动了一根隐藏在书架后的丝绳。
绳子连接着一套精巧的机关,随着绳子被拉动,一阵低沉的钟声在大殿内回荡。
不一会儿,大殿门口便传来一阵有序的脚步声。
九岳学宫的几位副宫主鱼贯而入,他们身后跟着一些教习,甚至连沈蓝也来了,显然对这场论道十分期待。
众人神情肃穆,在大殿上依次落座,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肖离和莫离大师。
肖离和莫离大师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古朴的木桌,桌上摆放着几卷古籍和一套茶具。淡淡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为这场论道增添了一丝雅致的氛围。
莫离大师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老夫游历天下数十年,足迹遍布无上帝朝、乾元帝朝、大理国、南越国,乃至西域三十六国,所见所闻,不胜枚举。”
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困惑,“老夫一生研习儒家经典,奉行仁政德治之道,然多年来,却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他拿起桌上的一卷竹简,指着上面记载的内容说道:
“这些国家,皆以儒家思想治国,却有的国富民强,有的却民不聊生,战乱不断。这其中缘由,老夫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肖离小友有何高见?”
肖离沉吟片刻,目光炯炯,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大师所言极是,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以仁政德治为核心,强调君主以德感化民众,通过道德修养和教育来维护社会秩序。此乃治国良策,却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他伸出三根手指,侃侃而谈。
“其一,儒家治国,需得明君贤臣。若君主昏庸无道,则仁政难行,德治亦成空谈。”
“如同古书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许多君主登基之初,尚能励精图治,可一旦大权在握,便开始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最终导致民怨沸腾,国家衰败。”
“其二,社会安定乃儒家治国之基石。若国家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纵使有圣君贤臣,亦难以推行仁政。正如孟子所言:‘国乱则用重典,国治则用轻典’,乱世之中,唯有以强权压制,方能恢复秩序。待天下太平,方可推行德治。”
肖离喝了一口茶水,又继续说了起来。
“其三,民众素质亦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