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出生的你,热情奔放,活得洒脱快乐,就像一块气味张扬、姿态百变的榴莲酥。
似饺子一般肚子轻轻鼓起,酥皮如同一层一层打在沙滩上的海浪,交叠出丰富而自然的层次。云与海交融天边,绵绵地融在舌尖。
榴莲,素来是惹争议的。深爱的,厌恶的,迎合的,躲避的。被万语千言加身,榴莲只是榴莲,始终是榴莲。加热后,它浓郁绵软,香甜且温热,藏进了酥皮里,在唇舌间跳一出优雅的天鹅湖。
有料,便不怕做自己。
七月出生的你,聪明伶俐,偶尔犯点迷糊,却从不叫人恼,反而让人喜。就像一只没有“蟹黄”的蟹壳黄,刚烤出来时金黄酥脆,微微鼓起于掌心,像熟螃蟹壳一样可爱迷人。
洒满芝麻的蟹壳黄,热腾腾的芝麻香和猪油香,“咔嚓”的一声咬下,就是心动的声音。
蟹壳黄像是眼下流行的江浙沪独生女,少有争抢的凶煞,又无窘迫的卑微。盈盈的鼓胀,像一轮满月,少女脸一样的满月,一点憨,也是难得的娇憨了。
这段采访发布到网上后,98的网友都表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听父母说过这句话。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届父母似乎都有了同样的默契:不能太指望孩子。
在跟孩子发生矛盾或争执时,“不必为我养老”往往成为“最后一个大招”:
“我又不是没有退休工资,你做什么和我没有关系。”
“就你那点钱,还等你给我养老?顾着你自己就行了。”
“我们不指望你养老,你也别有负担”
无论父母说出这句话时,处于什么心态,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孩子已经往心里去了。
当孩子听到“不指望你养老”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感觉?
开心,如释重负,父母很理解我,还是被道德制高点狠狠压制,不敢再对父母有任何过分的要求?
朋友就有相似的经历。
上学时,因为读文科还是读理科的事,她跟父母发生争执。坚持读文科的她,把妈妈气得不愿再理她:
“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听我的,算了,反正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
内容图片金黄色的瓜花,看上去鲜嫩可爱,摘下来带回家,裹上面粉下锅一炸,就是一道美味!
面对一个心地善良,容貌上等的中性人,对的感觉,其实是比较亲近的。
在她眼里,选择学文学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把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和这件事放在一起说。
她说:“我就觉得委屈,急得直哭。我不明白那突如其来吞噬一切的悲伤从何而来,但它完完全全笼罩了小时候的我,我像被什么东西击中,掀翻到很深很黑暗的海里。我觉得自己被全盘否定了,甚至连呼救都无从谈起。”
很多年后,当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时,都能常常想起妈妈的那句话。
当时的自己,真的有这么差吗?
即便是最亲近的人说出的狠话,也不会随着时间消除。
相反更像一根拔不出来的刺,扎在心里,反反复复。
后来进入社会,对此有了更深的解读:“这些语言分层级,一层层加深,一层层将孩子置于全盘否定的境地,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宛如凌迟。”乍一听像是父母的无私和大义,实际上潜藏着指责与施压。
如果真心害怕自己连累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有位父亲在评论区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方式:“你尽管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爸爸妈妈会全力支持你,不会拖你后腿成为你的负担。”
至亲骨肉,无需用恶意去推敲和猜测。
因为这样消耗的不只这世间,无论是旧时还是现在,上学、工作、离家,茫茫寰宇必然会有一个角落,有情人、游子、知己,面对不得不的离别,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就此会发生什么事。
大寒一到,一年又将结束。无论过得是否如意,最冷的天熬过来了,最苦的日子咽下去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圆缺,都将被最后的北风一吹而散。等待我们的是太阳照常升起,新春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