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着要自尽的言官,见没人拦他们,反而不想死了,坐在殿上放声大哭。
口里说着向“先帝请罪”,自己没有尽到劝谏皇帝的责任。
皇帝烦不烦胜,扔下一句“朕连自己的兄长都不能时时照拂,这皇帝不做也罢,你们另立一个吧”。
便甩着袖子回内廷了。
第二天果然不再上朝,连御书房也不进,大臣求见一概不见。
还是那句话。
朕这个皇帝当的憋屈,不当了,你们看着办。
要说另立新帝的心思,百官还真有。
问题是另立谁。
皇爷爷昏庸一生,后宫女人争风吃醋互相倾轧他一概不理不问,所以儿子虽多,活下来的却极少,更别说孙子辈了。
够格当皇帝的,除了皇帝就只有杨箐和杨策,另外就是杨箐的儿子。
但,百官正是为了阻止杨箐进京,才惹毛皇帝吵着要退位的,杨箐能不记仇?
真坐上皇位肯定不会放过今日反对之人。
杨策原本满脑子只有女人,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惜被徐清梦退亲后,突然转了性,看着也不好拿捏了。
这两位哪位坐上皇位,都更难对付,还不如让现在的皇帝既然坐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人都想立从龙之功,拥立新帝之前,先要争着你死我活,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
总之,拥立新帝的风险太高,收益却没有保障,还是算了。
既然不能换皇帝,就只能妥协哄着他上朝,杨箐回京的事就这样定下了。
“四哥,我就知道那帮老东西还舍不得将我赶下龙椅,你说我这次是不是很聪明?”
皇帝聪明与否,杨策说不好,只希望杨箐能看到皇帝的真心,不要辜负他。
“四哥,你说给三哥安排个什么差事合适?”
“我想着,户部兵部吏部,这三部最为要紧,总得有我们自己人,让三哥去户部怎么样?”
皇帝翘着脚靠在杨策的矮榻炫耀他“智取”百官,炫耀够了,翻身坐起,沉吟着开口。
不等杨策回话,他先推翻了之前的想法。。
“户问是王阁老的地盘,老东西心眼多得很,三哥进去了,也只能坐冷板凳,起不到什么作用。”
“还是让三哥去吏部吧,吏部尚书林通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不过左侍郎吕品是与庆国公过从甚密,不将林通放在眼里。”
“他们两边斗的越激烈,三哥越容易见缝插针,培植自己的人手。”
杨策已经发现,皇帝识人用人的眼光,绝非常人可比,听他说出这一番话,已经不觉得惊讶了,只是有点好奇。
“陛下为何不将三哥放在兵部?”
“兵者,国之重器,有三哥坐镇兵部,百官闹腾得再凶,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皇帝搂住杨策的肩膀,半个身体挂在他身上。
“四哥可是镇北王,有你带兵,我才不怕有人造反。”
“我决定了,就让三哥去吏部。”
杨策不得不提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