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会儿,文氏才拿了帕子拭了泪。
“让县主见笑了。”她不好意思地看着盛苓。
盛苓微笑着摇头:“亲人团聚、心愿得偿,这些都是喜事,我只有替夫人感到高兴的,又何来的取笑?”
文氏破涕为笑。
她又说起了个中细节。
“下面的人在书信上说,福哥儿和宝姐儿都长得与我很是相像。”
“福哥儿和宝姐儿出生的时候左手上都有一个形状奇特的胎记,为了防止认错人,他们还特意验过胎记。”
“那确实就是我的福哥儿和宝姐儿!”
文氏激动地抓着盛苓的胳膊,说了这几句话,眼里又不觉蓄了泪。
盛苓也松了一口气。
找对了就好。
虽然她也觉得文氏的一双儿女与她夏家世伯眉头的龙凤胎极为相似,但那毕竟只是她的猜测,她也不是不担心,若是给了文氏希望再让她失望,会对文氏造成更大的打击。
好在,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
不过……
“那,夏家世伯和伯母那里?”盛苓问。
夏家夫妇不仅救了福哥儿和宝姐儿的命,还收养了兄妹俩十二年,竭尽所能的疼爱着他们,总得有个两全其美的处理方式才行。
文氏安抚般地道:“县主请放心,下面的人出发之前我就嘱咐过他们,待福哥儿和宝姐儿的养父母定要尊敬客气,关于福哥儿和宝姐儿的事也要与他们好好商量……”
“福哥儿和宝姐儿的养父母确实如县主所说的那般明事理,在下面的人表示要带福哥儿和宝姐儿回京之后,不仅没有任何阻拦,反而还只为福哥儿和宝姐儿感到高兴。”
“他们最后决定,收拢家中产业,随着福哥儿和宝姐儿一起进京。”
而福哥儿和宝姐儿,虽然同意了进京,却坚持要等着养父母一起。
文氏虽然心急,却也欣慰。
她已经等了十二年了,自然有耐心再多等一段时间。
而她的一双儿女,即使这些年没在她身边,仍然长成了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模样,作为母亲,她又岂会不高兴?
文氏轻轻吐了一口气:“正好,也留了一段时间,让我能够好好处理与宋锦修和离的事。”
她有预感,和离的事只怕还要拉扯一段时间。
但不管怎么样,如今的文氏,满怀希望。
……
盛苓是与许氏一起离开文家的。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之后,文贵妃也登上车驾回了皇宫,并一路去了御书房。
弘武帝正在批阅奏章,魏公公在门外静静守着。
魏公公在弘武帝跟前极为得脸,靠的便是他总是能猜到弘武帝在想什么,就比如此时,知道弘武帝其实一直在等着文贵妃回来,魏公公恭敬地行了个礼。
“贵妃娘娘,请……”
文贵妃跟着进了御书房。
虽然她是贵妃,这些年还是六宫之首,但其实她也没来过这里几次。
弘武帝并不是个会耽于美色的人,正相反,他是一个极为合格的帝王,也向来在杜绝后宫干政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若无非常重要的事,是绝不会允许皇宫嫔妃出现在御书房的。
文贵妃今日为何能来,是因为……
“皇上,臣妾见着德安县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