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金銮殿,早朝。
由于昨日北境传来大捷的消息,整个大武朝堂都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
在一阵例行上奏之后,户部侍郎宋礼站了出来。
“陛下,由于近期赈灾银开销不小,再加上北境那边战事用了不少军饷,国库已经没剩下多少银子了。”
宋礼看上去五十来岁,眼神有些阴鸷,此刻正抱拳开口。
龙椅之上,姜枝晚眉头略微皱了皱,语气清冷,“从江南地区收回的国债数目不算小,且近日也在武城实行了国债之计,何来的国库不足一说?”
说着,姜枝晚的目光还微不可查的撇了一眼姜淮那边,却发现姜淮老神在在的站在那,眼观鼻,鼻观口的。
难道这件事姜淮没有参与?
宋礼摇了摇头,开口说道,“臣也不知为何武城商贾并未购买国债,且这国库消耗过大,还望陛下早做打算。”
而一旁的杜青河和萧长青对视一眼,也站了出来。
“陛下有所不知,臣近日倒是有所耳闻,这江南的商贾已经识破了国债之计,且将消息扩散了整个大武,如今商贾联合,不给皇商打压的机会,这给皇商投进去的银子,大多也都打了水漂。”
“而且,江南的商贾不知从何处听说了国库空虚,难以为继一事,已经有不少商贾要求朝廷提前返还银子,哪怕是不要那两成的利息,也要将本金还给他们。”
听完杜青河的话,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这些商贾倒是聪明,居然如此快就看透了这计策的本质。”
“要我说,怕不是有人不希望这国债之计实施的太过顺利。”
“此话怎讲?”
“继续看吧。”
有反应快的,已经意识到了这或许是一场针对某些人的局。
而某些人的大老粗爹,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还在想,等梁国的使臣到了,自己到底要怎么嘲讽才好。
显然,姜枝晚也意识到了,这就是在针对张言。
给一旁的沈秋雪使了个眼色,示意沈秋雪去把张言叫来。
而姜枝晚则是看向了杜青河,开口问道,“那么杜爱卿,可有何计策?”
杜青河似乎并没有料到姜枝晚会把问题抛给自己,不过好在这计划他昨晚和萧长青商谈了一晚。
想了想,杜青河开口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当先稳定住商贾的情绪,以免事态扩张。”
一旁的萧长青也开口说道,“杜大人言之有理,陛下,臣以为,应当先用一部分银子,归还于商贾,稳定商贾的情绪。”
“只是如今国库空虚,也不知还剩多少银子可以调用。”
宋礼回头看了一眼萧长青,回答道,“不足万两。”
这可是一国的国库,剩下的银子却不足万两,可见如今大武的国库空虚到了何种地步。
“这。。。”
萧长青露出一个纠结的表情,有些为难的开口,“陛下,臣预估了一下,万两白银,实在是难以稳定住如今江南商贾的情绪。”
“先前朝廷用国债,从江南各个商贾,甚至是一些小商贩手里都拿到了一些银子,户部都有明确记账,数量高达百万两。”
“想要稳定住这些商贾的情绪,最少也需要拿出其中一成的银子,也就是十数万两,这国库内如今仅剩万两白银,这可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