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话音落下,沈沅槿便已收回思绪,微微一笑,摇着头道:“尚还不曾记起。”
“记不起来也无妨,横竖日子还是照样过,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要紧,你耶娘的在天之灵也能安心。”沈蕴姝说着话,瞧见桌上托盘内还未动过的绸缎春衫,便又起了心思让她换上试试。
沈沅槿视她和陆绥为此间唯一的亲人,又岂会拂了她的好意,自去里间的屏风后更衣,不必细说。
掌灯时分,陆渊过来陪陆绥玩了一会儿,当晚宿在泛月居,三更天时叫了水,次日天将明时离府上朝。
云意服侍沈蕴姝起身洗漱,枳夏牵着陆绥过来一道用早膳。
这日晌午,府上管事命人前来传话,道是嗣王明日酉时二刻至三刻之间回府。
陆镇戍边归京,沈沅槿早有耳闻,原以为还要两三日方能到,不承想竟是足足提前了两日。
沈蕴姝备受陆渊宠爱,又为他诞下一女,现下整个梁王府上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泛月居的人看,嗣王戍边归京这样重大的场合,自是不好缺席。
沈沅槿清楚这里头的厉害,不欲落人口实,亦不想惹人注目,少不得多费些心思,只管拣那不甚起眼且又不至失了王府脸面的衣衫和首饰穿戴。
朱漆高匾的府门外,众人簇拥着梁王夫妇,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如今沈蕴姝亦是府上的正经主子,携陆绥立于梁王妃崔氏右侧,她的左侧则是郑孺人母子。
约莫小半刻钟后,随着马蹄声渐近,一匹高头大马率先进入众人的视线,其上所乘之人正是梁王府嗣王、长平王陆镇。
陆镇的身量体格皆是随了他的阿耶,肩宽腰挺,于身高上,还要高出陆渊一些来。
天边落日西斜,橙黄余晖下,但见陆镇头戴凤翅盔,身披黄金甲,腰悬一柄玄铁长剑,气势如虎;细细观之,甲胄未能遮住的肌肤泛着均匀健康的麦色,生得剑眉星目,鬓若刀裁,然而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其并不相符的威严之气,令人见而生畏,难动亲近之意。
陆镇未离京戍边前,因与陆渊时常出征在外,鲜少在府上,故而沈沅槿不过同他打过几回照面,二人之间说过的话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沈沅槿不自觉地稍稍攥紧了手,虽对他无甚好感,甚至存了避讳之心,此时却还是大大方方地将目光落在他的身上,不曾显露半分逢迎、惧怕亦或是卑微之色。
陆镇离镫下马,朝陆渊行了军礼,却是未看崔氏一眼,更遑论唤她一声阿娘。
在场的婢女媪妇、小厮管事似是早已习惯了看他如此行事,当下皆是屏气凝神,生怕行差蹈错惹了主子不悦。
崔氏身旁的陆渊面上喜怒不辨,终究没说什么,只语气平平地让他认一认许久不见的小妹陆绥。
陆镇淡淡应了一声,凤目微凝,脊背挺得笔直,幽深的眸光掠过众人,只在一位年纪尚轻的女郎身上停留片刻,对上她的清眸。
可惜了这副好样貌
入眼的女郎眉横翠岫,目若点漆,明丽绝俗。
红霞烧云,春风微拂。
女郎鬓边碎发随风轻扬,发上斜簪的妃色通草牡丹栩栩如生,与她的白皙皮肤极为相称。
盈润小巧的檀口不点而赤,仿若春日新熟的鲜红樱桃。
大差不差,这三年来,沈沅槿的五官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略长开了些。
陆镇从前见过她几回,对她有些印象。
数息后方记起她的身份,似是他阿耶后院中一妾室投奔而来的内侄女。
这样的出身,倒是可惜了这副好样貌。陆镇这般想着,目光却未能从她身上移开。
沈沅槿被他充满审视且不算友好的目光盯得不大自在,甚至觉得他有些无礼,遂将目光一沉,情愿去瞧脚下的青石板,也不肯再与他对上一眼。
见她微垂了首,陆镇方觉自己略有些失了礼,不动声色地将目光落到陆绥身上,端详一番,终究没道出半句话,显是对这位接触甚少的阿妹无甚感情,自然也就亲近不起来。
气氛顿时变得沉闷且微妙起来。
沈蕴姝在王府中一贯谨小慎微,很快便察觉到一丝异样的气息,低下头温声细语地提点她道:“永穆,快唤大兄。”
陆绥平日里虽爱玩闹了些,却也不是全然不听话的熊孩子,加之沈蕴姝并未太过娇纵着她,时常会耐心教她诸多道理,这会子听了沈蕴姝的话,乖觉地望向陆镇,瓮声瓮气地唤了他一声大兄。
陆镇幼时因生母早逝、缺乏父爱的缘故养成了冷硬淡漠的性子,饶是听得许久不见的亲妹如此唤他,也不过淡淡应了一声便再没有其他。
此间人多眼杂,陆渊那厢亦无过多的话同他讲,只语气平平地让他进府休整一番,晚些时候还要进宫赴圣人设下的晚宴。
沈沅槿缄默无语地跟在众人生后,只觉这偌大的梁王府着实压抑得紧,陆镇戍边归来前她还未有这样大的感触,今日见父子二人三年不见尚且还能疏离至此,顿时就对天家无情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眼下梁王瞧着对陆绥甚是宠爱,可宠爱这东西是靠不住的,倘若日后王府进了新人,梁王膝下又添了新的县主,却不知会否还如现在这般宠爱她了。
一路心事重重回至泛月居,沈沅槿方将那些纷乱的思绪驱逐出去,收拾好心情,与沈蕴姝和陆绥一道用过晚膳,牵着陆绥的小手往园子里去赏了会儿花,赶在天麻麻黑时折返。
此番夜宴乃是圣上为陆镇及几位武将接风洗尘所设,便是梁王妃崔氏亦未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