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武器制作却相当一流,听上去像是一个悖论,但实际上却非常符合大燕朝的国情。
燕朝只是不喜欢扩张,但对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还是看得很重,所以“守”就成了燕朝的国防政策。
于是从燕世宗开始,大燕朝的武器工匠们,就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才能提升守城武器的威力。
琢磨来琢磨去,弓弩的制作技术就越的离谱。
从刚开始十步破甲,渐渐的变成了十五步、二十步,一直到现在的三十步也可破甲!
这样在面对番子骑兵的时候,燕朝军队直接先给对方来几轮箭雨,就能击溃对方的先头部队。
不过三十步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还是太近了,只要撑过前几轮的箭雨,近身之后,吐蕃西夏的军队就能对大燕军队展开屠杀。
尤其是在面对重骑兵,这种弓弩几乎就没有用武之地。
于是工匠们又开始琢磨,守城弩应运而生。
守城弩分为好几个种类,其中威力最大的叫做转轮弩,需要依仗二十人之力才能使用,转轮弩的威力巨大,射程极远,堪称大燕朝的迫击炮。
昔年有一场仗,西夏名将梁乙率五万精锐突袭犁云堡,燕朝守将,步军都指挥使赵阔用转轮弩,直接击溃了梁乙的中军大帐,吓得梁乙连夜退出近百里。
然而讽刺的是,虽然制作工艺非常精良,但在实际制作的时候,却因为材料的残次导致成品威力下降,转轮弩这种大家伙,一个城池最多两三个,不是很好偷工减料。可士兵配置的弓弩、刀枪,却有着大量的可操作空间。
这些年大燕边境守军,可没少吃这方面的亏。
尤其是北望坡之战,若是兵器好一点,即便是败了,也不会败得那般难看。
这些事情,是陈庸从庄三木的口中得知的。
每次说到北望坡之战,庄三木都会流泪。
“真不能怪辛帅啊,他无数次跟户部司、盐铁司两位大人沟通,让他们严格约束兵器铸造,不得以次充好,可是到头来到我们手中的刀枪弓弩,依旧烂的不行。”
“除了兵器,北望坡二十万兵力看上去很多,但实际能打的就只有五万平西军,其余十五万,都是从各路收拢来的土匪、流民,那些人不仅不懂打仗,还不听管束。其中还有大量的吐蕃细作,北望坡战败,非战之罪啊。”
陈庸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最后就只能以叹息收场。
相比于北望坡的平西军,拿着质量乘次不齐的武器与敌人决战,南店村这二十多个平西军,使用的武器,则是百里挑一的极品。
铸造材料的选择,都是当下能买到的最佳材料,打造也是由苏方亲自监管,确保每一把刀,每一把弩,都能挥出最大的威力。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陈庸从县城带回来的几百两银子,哗一下就没了。
在陈庸等待武器铸造的时候,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情况生了。
破燕庄竟然派了使者来。
七个人,七匹马,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来到了南店村。
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村长,蹭一下就从躺椅上蹦了起来。
“消息准确吗?你别是看花眼了。”
前来汇报的村民战战兢兢的说道:“村长,我就是认错我家婆娘,也不可能认错土匪啊。”
村长急的跺脚,道:“把这个消息告诉小庸,我去村口拦住这群土匪。”
“村长,你要当心啊,那些土匪腰上都挎着刀,惹他们生气,回头把你砍了。”村民好心提醒道。
“娘的,你就不能盼老子点好?”村长骂骂咧咧的说道,见村民还没动,气的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赶紧通知小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