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出广陵府
在蓝星的互联网上,有这么一句话。
任何明星的最终归路,就是带货。
不管是顶流还是糊咔,观众都会在各大带货平台上看到他们。
而明星们带的货,有不少都是“三无”产品,又或者是严重溢价的产品。
可即便如此,每一场明星带货直播,挣的钱都不少。
这就是典型的名人效应。
大燕朝没有互联网这种信息快传播渠道,于是每年在各大州府举办的诗会,就成了信息汇总与扩散的最佳场所。
大燕朝的学子们,为了在科考中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会频繁参加各种诗会,攒积声望。
车马费、餐饮住宿、宴请宾客,寻花问柳,每一样的耗费都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考科举为什么极其费钱的原因之一。
诗会结束后,其中的名篇佳作,就会通过这些学子的口,传播到大江南北,名篇佳作的作者,就能享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便利。
同样,这些名篇佳作的作者,吃过的饭,饮过的酒,睡过的倌人,身价也会暴涨,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带货。
遗憾的是,这种方法,不适合陈庸。
大燕朝的文人,有两大鄙夷群体。
第一是武夫,第二就是从商的文人。
在大燕朝的文人看来,读书人就不应该与铜臭之物有任何牵扯,尤其是那种才华横溢,却将精力用在赚钱上的文人,更是可耻!
这种观点在陈庸看来,纯属扯淡。
有多少文人,一边喊着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边靠着勾栏女子供养,侥幸高中后,不仅不肯承认这段过往,心狠点的甚至会买凶把供养过自己的勾栏女子杀害。
这样的风骨,令人指。
可惜,单人的力量,无法与社会主流抗衡。
陈庸要真是靠着名气带货赚钱,必将成为大燕朝文人群体的公敌,到时候他的东西再好,也不会有人买。
还有一点就是,陈庸之前“抄”那诗,已经得罪了一部分文人,要是再靠着名气挣钱,就等于集合了大燕朝文人最讨厌的两种群体为一身,若是在碰见有人把他跟辛帅交好的事情往外一宣布……那后果堪称核爆炸。
“这方法不适合我。”陈庸叹了口气:“才子写诗,想要获得的是名气与地位。而我要的是钱财,哪怕他们在获得名气与地位后也会捞钱,但名义上听着就比我的行为舒坦。”
“所以这次广陵府一行,只卖货,不写诗。”
言初夏道:“但你是受邀参加的,不写诗,那些人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陈庸道:“哦?有何区别?”
言初夏疑惑的看着他:“我有时候真怀疑,你是不是秀才,南山诗会的流程你竟然都不知道吗?”
陈庸眨巴眨巴眼睛:“我还真不知道,烦请姑娘告知。”
言初夏道:“南山诗会是广陵府规模最宏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坛盛会。诗会在广陵府举办,前四天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想要获得最终的邀请,就必须得想办法在前四天中崭露头角。”
“你手中的邀请函是最终邀请函,可以直接参与最后的宴会。在那场宴会上的人,最少都要写一诗词,倘若不写,会被其他人瞧不起。而给你放邀请函的人,也会遭到他人的鄙夷,觉得你是走关系进去的。”
“文人相轻的道理,就不用我再告诉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