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微小声的解释:“大家开玩笑的,其实大家还是很看重读书人的,我们村有个初中毕业的去市区当工人了。。。。。。”。
顾舒窈表示知道,城里人说话也这样,这张微还愿意解释,人也不错。
吴小玉低头剥着花生,一堆没文盲,字都不认识几个,还嘲笑她们。
顾舒窈抬头看天上的太阳,估摸着时间,想早点下工。
吴小玉摁了半天,有些花生壳就是硬的摁不动,想放嘴巴里又怕村民指指点点,而且她是城里人,更应该爱干净点。
就学着有些村里人拿凳子角压一下,把花生壳压开,
不熟练压碎也是难免的,吴小玉就把好的挑起来拿走,碎的不要了,别又被人说嘴馋。
旁边的村民看的皱眉,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他们不嫌地上的粮食脏,只会觉得那花生浪费了可惜,捡起来吃掉多好啊。
也就那么一粒,大家也就没说什么。
用凳子压可比一直用力摁方便多了,至少手不会疼。
吴小玉学着其他村民,把难剥的花生留在一堆,准备一块用凳子压。
因为有了先例,稍微难剥点的,她就留起来,很快就留了一堆。
挨个拿板凳压,力气没控制好,碎了好几颗。
旁边的村民说了句,那花生好的可以捡起来吃。
吴小玉没听懂,就听懂了吃字,板着脸挑好的花生粒,她才看不上那点破花生。
张微一直在和顾舒窈聊天,她没想到顾舒窈那么好相处,反倒是看起来普通的吴小玉更冷漠一点。
听到村民的话想解释,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想着人和顾舒窈是一块来的,同是一块下乡的知青。
张微就鼓起勇气用普通话说:“阿玉知青,你压碎的花生可以吃掉的,种地里也种不活”。
这普通话混合着方言,听的吴小玉直皱眉,明白了意思,吴小玉回复道:“我不馋”。
这花生也没很多,也不算过分,显的自已多事的样子,张微被怼的没再开口。
村民都是拿板凳轻压到开了口用手剥开,看吴小玉摆一堆花生再使劲按压,难免有点看不惯。
察觉到气氛不对,村民三三两两看过来的目光,毕竟同是知青,算是一个集体。一个知青名声不好,也能影响到其他知青。
顾舒窈劝阻道:“小玉,你可以尝试轻点压,应该很快就能掌握力道的技巧了”。
听到顾舒窈的话,其他村民才脸色好点,城里人没干过,不会也正常。
吴小玉没好气的说:“不就是几颗花生吗?我不多压几次怎么压的好”。
随着吴小玉压的越多,地上的碎花生也就越多。
等她挑出来的都压完后,大家的脸色才放松下来,总算没再继续糟蹋粮食了,至于地上的碎花生,尽量不用眼睛去看。
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捡起地上比较完整的碎花生,和吴小玉说话,意思大概就是这还能吃。
难剥的花生,都长的大,里面的花生粒也就结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