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疏性格是不错,可仅限于对待患者。因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骨子里傲得很,哪里肯去受那个委屈,便说:“反正我这么多年读书都读够了,真进了三甲,还得继续往上读。我爸总说我读书要读傻了,现在正好回家接班,也省得我读博了。”
张维一听他这么说,更是不忍。他也知道秦疏家里的情况,秦疏老家在江北小镇,那边现在展还不错,只是展得再好,也不如大城市。
尤其是如今中医没落,比起见效缓慢的中医,患者更喜欢立竿见影的西医。大城市尚且如此,小地方就更别提了。
秦疏是真有天分,就这么将人放到犄角旮旯,张维也觉得屈才。
他想着要给自己爱徒再谋个出路,翻了一遍通讯录,现陆正安正在爱川国际当院长,便给自己这位互躺联系人列表的校友打了个电话,之后秦疏就来了这里。
其实,私立医院从来不在秦疏的考虑范围内,秦疏那时答应想的是导师都开口了,舍了面子和人情,他不来也太不识好歹了,不是那么回事。
结果真进了爱川才现自己狭隘了,比起仿若菜市场的三甲,爱川就像高级市,处处彰显着——贵。
他当初想要的不就是在大城市站住脚吗?当医生在哪不是当?
他一个小年轻,在省附实习的那段,办公都是和别人拼桌的。到了这,好大一个办公室,还配备了休息室。关键还提供公寓,和医院就隔着一道门,一个月象征性地交一千就能拎包入住。这对刚毕业的穷光蛋简直不能更友好,秦疏觉得自己比起打工的,更像是来养老的。
和他一个诊室的还有个老中医叫孙方海,对方经常出外诊,有时候连续一周都不见人影,一天到晚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并不是说秦疏有多爱社交,只是初到一个地方,没个人带着熟悉环境,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现在他一天最多接待的患者也不到二十,这和他当初在省大附属医院相差的可太多了。
虽然患者接触得少,口袋里的钱却翻了翻儿,等到转正只会更高,想到这个,秦疏做梦都能笑醒。
用护士长的话说就是,患者来他们这里买的是服务。来这儿的这段时间,爱川实力诠释了什么叫活少钱多离家近。
爱川国际是个半疗养性质的私立医院,和a国康仕医院是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反正挺厉害的,这都是秦疏从官网上了解到的。
后来他从小护士嘴里才知道,爱川的幕后老板是新安的太子爷,正是因为他的高瞻远瞩,爱川才有今天。
新安是做医疗器械的,听说公司的实际掌权人叫霍川。创始人叫霍文进,技术出身,掌握了几项核心技术,只专利费每年就拿到手软。如今已经退出技术第一线,致力于扶植新人。
霍文进经营公司的时候很不上心,他儿子霍川却天生是做生意的料,自打他入主公司后,不过几年的时间,新安直接从小作坊变成了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本省的纳税大户,和好几个国家都有合作。
对于幕后老板,秦疏还是挺好奇的,还特意上网查了下,看到对方的照片秦疏挺意外的,怎么说呢?这人看着挺老成的。也不是说他长得老,就是给人的感觉特别的老道。
秦疏今年26,对方28,按说两岁的年龄差,连个代沟都够不上,结果对方那气势,说他35了都有人信。反正挺不好相处的,白长了一双招摇的桃花眼,整个一潭死水。
在秦疏看来,他和霍川最大的联系就是金钱了,却没想到才领了两个月的工资,就见到了真人。
这天,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一定要说不同的话,那就是天气特别的热,甬路上的树叶子都有些蔫哒哒的。
不过这和秦疏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在诊室里舒舒服服地吹着冷气,医院里的中央空调比商场还要低上几度,秦疏还得在白大褂里面加件长袖,否则这样一天天的,他怕自己迟早得肩周炎。
就是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他接到了陆院长的电话。
“小秦啊,忙吗?”陆正安是s省人,说话总是慢悠悠的,还喜欢拖长音,听在耳里怪有意思的。
秦疏听到对方充满辨识度的声音,忙坐直了腰杆:“不忙,院长,您说。”
陆正安呵呵笑了两声,“不忙就来疗科一趟。”
秦疏忙应了,只是过去的这一路上还有些奇怪,陆院长是神经内科的大拿,怎么跑中医科室这边来了?
到了地方,秦疏见门开着,便直接走了进去。先注意到的是坐在轮椅上的人,对方背对着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黑浓密,钢针似的插在形状完美的脑袋上。
秦疏出于职业本能,快扫了一眼,推测对方应该是北方人。这人的轮椅是特制的,普通的轮椅根本就放不下那两条大长腿。秦疏判断,这人应该是长期坐轮椅的。虽然坐着轮椅,却气场强大,十分具有存在感。
秦疏冲着疗科的两个同事点了下头,这才向着陆正安走去,打了声招呼:“院长,您找我?”
陆正安招手,等到人走到近前,这才向对面的人道:“霍总,这就是小秦,L大高才生。他老师是张维,针灸很有一手,又学了家传的正骨推拿手段,别看年纪小,医术却不容小觑,入职才两个多月,就已经有人送锦旗了。”
秦疏听出了点意思来,不过,他现在更多的注意力却是在轮椅男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