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郑长忆注意到金环一直站在旁边伺候,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眼中却难掩疲惫之色。他心中一动,便示意金环坐下:「金环,你也辛苦了,坐下来一起吃吧。你也很久没有吃过家乡的滋味了吧?来,一起尝尝这些菜肴正不正宗。」
金环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他从未想过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公子同桌共餐,更别提是品尝那久违的家乡味道了。他小心翼翼地坐下,夹起一块清蒸鲈鱼放入口中,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唤醒了深藏在心底的记忆,让他不禁热泪盈眶。
郑长忆看着他不禁笑了起来:「别哭了,我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可不是让你来伤怀的。」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宠溺与宽慰,眼神中满是对金环的疼惜与理解。
金环接过手帕,指尖轻轻摩挲过那细腻的布料,眼眶不由自主地泛红,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却又难掩其中的感激与幸福:「多谢公子……金环只是……太久没有尝到这熟悉的家乡味道了,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情难自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眼前这份温情的无比珍惜。
郑长忆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情,他轻轻拍了拍金环的肩膀,示意他不必过於伤感。「好了,好了,快些用膳吧,别让这好菜凉了。」
金环点了点头,努力平复心中的波澜,重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菜肴送入口中。那菜肴的香气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熟悉而又遥远,仿佛带着他穿越回了青州的老宅,回到了那个与公子共度的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时的公子,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满腔热血,性格活泼,总是能轻易地感染周围的人,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步伐,追逐梦想。
然而,岁月如梭,转眼间,公子已从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被逼成了为了沉稳内敛的京城官员。京城的繁华与复杂,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紧紧束缚,那份曾经的热血与锋芒,似乎也被这日复一日的琐事所消磨。
金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正欲开口表达心中的感激与敬仰,却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喧哗打断了思绪。楼下,几个声音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刺耳,其中一人高声呼喊着「郑大人」,那声音穿透了喧嚣,直抵二楼包厢之内。
郑长忆闻言,眉头微蹙,脸上闪过一丝不耐之色,但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他缓缓站起身,身姿挺拔,宛如松柏,俯身望向一楼,目光深邃而复杂。
只见几位身着华服的官员正朝楼上张望,他们的脸上挂着轻浮的笑容,他们或高谈阔论,或嬉笑打闹,举止间尽显世家公子的轻浮与不羁。这些人与郑长忆同朝为官,官阶相仿,但平日里并无多少交集,更谈不上深厚的交情。他们出身名门,自幼便享受着家族的荫庇与特权,对於朝政之事往往敷衍了事,更多的时候则是沉迷於声色犬马之中,不可自拔。
「公子,这些人……」金环见状,低声提醒,语气中满是对公子的担忧与不解。郑长忆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金环无需多言,他深知自己身为朝臣,即便不愿与这些人为伍,但在这样的场合下,也不得不顾及颜面,前去应酬一番。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郑长忆轻叹一声,转身对金环说道,「你且在此等候,我去去便回。」说罢,他整了整衣襟,迈步走出包厢,留下金环一人在内,心中五味杂陈。
楼下,那些官员见到郑长忆下楼,纷纷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仿佛与郑长忆有着深厚的交情一般。「哎呀,郑大人,真是好久不见啊!今日能在此偶遇,实乃缘分!」一人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恭维。
郑长忆微微一笑,那笑容却未达眼底,他淡淡地回应道:「原来是李大人,幸会幸会。诸位大人也是好雅兴,竟也来此消遣。」他的语气不卑不亢,既不失礼数,又刻意保持着距离。
「哈哈,郑大人说笑了,我等不过是藉此机会放松放松,哪里比得上郑大人日理万机,为国操劳啊!」另一人接茬道,言语间虽带着几分自谦,但那份优越感却难以掩饰。
郑长忆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与他们寒暄了几句。这些世家公子哥,平日里仗着家族势力,在朝中横行霸道,对於郑长忆这样的寒门子弟,虽不敢明目张胆地打压,但暗中的排挤与孤立却是少不了的。
李大人见郑长忆神色淡然,似乎并未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心中不禁生出几分不满。
他故意提起白天皇帝将软禁的太子放出来的事时,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得意的笑容,那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表情,仿佛他早已预知到这将成为郑长忆的尴尬时刻。他的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弧度,既是在嘲笑郑长忆的不识时务,也是在炫耀自己对於宫廷动态的敏锐洞察。
「太子殿下乃是国家根本,能得圣上开恩,自然是好事一桩。」
他的语气平静而淡然,没有丝毫的波澜,这已经是今日不知道第几个让自己烦心的人了,仿佛真的只是在谈论一件与自己无关紧要的闲事。但李大人却听出了他话中的疏离与戒备,心中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冷笑一声,继续说道:「郑大人真是巧言令色,难怪陛下这麽『喜爱』你,只是不知这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又该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