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皇帝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李源,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而李源则更加谦恭地低下了头,心中却是翻江倒海。
他当然明白皇帝话中的含义,尚书之位空悬已久,自己作为揭露蒋尚书罪行的最大功臣,自然是接任此职的最佳人选。但他也清楚,自己这个脾性容易得罪人,一旦升任高位,恐怕会引来更多的非议与麻烦。
「陛下,」李源再次跪下,语气中充满了诚挚与谦卑,「臣自知才疏学浅,且脾性耿直,恐难以胜任尚书之职。臣在三品官位上已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臣只愿继续为陛下分忧解难,尽忠职守,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
皇帝见李源如此谦逊地推辞了刑部尚书的高位,心中暗自满意。
他深知,那些过高的位子若是由过於实干的人占据,往往会引来诸多纷争与权力斗争,不利於朝廷的稳定。
於是,他轻轻一笑,说道:「也罢,既然你如此谦逊,朕便不强人所难。刑部尚书之位暂时空缺,待日後再做打算。」
话锋一转,皇帝又继续说道:「不过,你此次立下大功,朕岂能视而不见?昨日你在朝堂上提及蒋尚书曾以你家人相威胁之事,朕深感震惊。为表彰你的忠诚与勇敢,也为安抚你的家人,朕决定封你母亲为诰命夫人,享朝廷俸禄,受百姓尊敬。」
李源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份赏赐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他家族的一种荣耀。他连忙叩首谢恩,声音中带着激动与感激:「臣李源,叩谢陛下隆恩!陛下圣明,臣定当更加勤勉尽职,不负陛下厚望!」
皇帝微微点头,他虽然是个实打实的变态,但好歹也是上一朝夺嫡杀出来的顶级政治老手,他再怎麽纵容奸臣,也会控制朝廷的基本运作,李源这种出身低微没有靠山,但真心衷心办事的官员,皇帝用起来最得心应手。
「李源,你出身平民,凭藉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官职地位,实乃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朕深知你的品行与能力,因此,由你去查科举舞弊案,朕是极为放心的。」
李源连忙跪拜谢恩,声音中满是诚挚与决心:「臣李源,感激陛下隆恩!臣定当不负陛下厚望,全力以赴,彻查科举舞弊案,还科举以公正,还士子以清白!」
随後,李源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沈月夕的供词:「陛下,臣今日前来,实则是因昨日审讯沈月夕一案取得了重大突破。沈月夕在严刑之下,终於供出了科举舞弊案的幕後黑手。然而,此人身份特殊,臣不敢擅自行动,特来请陛下圣裁。」
皇帝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此事已有所预料。他沉声问道:「哦?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插手科举舞弊之事?」
李源深吸一口气,抬头直视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的馀光轻轻掠过一旁的郑长忆,只见郑长忆神色紧张。李源心中叹气,暗自思量着如何措辞:「陛下,沈月夕供出的幕後之人,乃是穆王爷。」
第57章愚善,愚善
皇帝听後,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眸中闪过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那笑容里似乎藏着对世事洞若观火的玩味,又仿佛是对即将上演好戏的期待,让站在下方的李源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直透心底。他暗自揣测着皇帝的心思,却不敢有丝毫表露。
皇帝缓缓转头,目光落在了身旁站立得如同雕塑一般僵硬的郑长忆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轻笑道:「郑寺卿,你说,要不要查穆王爷?」
在场的除了夏铛,都对郑长忆和穆王爷的恩怨了如指掌,郑长忆强压下内心的挣扎与不安,艰难地转过身,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略显乾涩地答道:「陛下圣明,臣虽愚钝,但也深知公正二字重於泰山。为了维护朝廷法度,还天下士子一个公道,臣以为,穆王爷之事,自当查个水落石出,不容丝毫含糊。」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随即拍掌大笑,声音洪亮而充满威严:「好!郑寺卿果然深明大义,不负朕望。既然如此,那就依卿所奏,查他个水落石出,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言罢,他轻轻一挥衣袖,示意三人退下,却在李源即将转身之际,特意叫住了他,语气中多了几分深意:「李侍郎啊,你此次办案有功,朕已有所封赏。但切记,得了封赏,更需在工作上勤勉不怠,切不可徇私枉法啊……」
李源闻言,心中虽有千般思绪,却也只得恭敬应承。
三人默默地走出养心殿,那扇雕龙刻凤的大门在他们身後缓缓合上,仿佛也将殿内的一切恩怨纠葛暂时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外头天色刚刚大亮,秋日的晨光并不刺目,温和的洒在三人身上。
夏铛走在最前,不时回头望向郑长忆,心中五味杂陈。穆王爷和郑长忆的恩怨,五六年前在京城的都多少知道点,夏铛想起方才郑长忆给自己倒茶的尴尬,只能礼貌性地与郑长忆和李源拱了拱手,便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这个让人压抑的地方,生怕自己再多待一刻,也会卷入那复杂的旋涡之中。
李源却选择留在了郑长忆身边,两人并肩走在回廊上,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斑驳地照在他们身上。
郑长忆的脚步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沉重,李源跟在他身旁,几次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麽,却又在犹豫中选择了沉默。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郑长忆身上,将他那略显单薄的身躯映衬得如同一个透明玻璃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