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安的脸变得太快,让方若若心生不安。
她把自己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也没发现让许建安有利可图的地方。
思来想去,只有一条,这是公社的命令。
知青回城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要不了多久,大规模的“回城潮”将会来临。
第二天一早,方若若去队里找会计支钱。
去的太早,还等了一阵子,终于拿到了五块钱。
她顺便向王会计打听了一下去县城的路。
王会计看着年龄更大一些,他一副年轻人不懂事的样子,“公社卖啥的都有,何必去县城。”
方若若没解释,匆匆离开了。
喧闹的村子已经安静了,她蹑手蹑脚地朝水渠走,却发现缺了个工具。
她只好折回去,向有老人的人家借个篮子,或者筐子。
就近来到一家没有院门的房子前,她本想凑近看看,却发现屋门也是开着的。
探头往里一看,方若若吓了一跳,整个人都缩了回来。
黑乎乎的屋里,逆着光,只能看到一个老婆婆坐着,没有眼睛。
“谁啊?”
声音传出来,方若若反而放松了。
她再次踏进门,“大娘,我是队里的知青,想借个篮子。”
“姑娘,快进来。”
她站起来,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两人离得越来越近,方若若才看清对方的脸。
一只眼睛没有,只有一个深陷下去的坑,另一只眼睛在盯着她的方向,应该能看清。
“我姓吴,是村里的五保户。”
可能是许久不见人的缘故,吴大娘显得格外热情,主动介绍起了自己。
方若若想不起来剧中有这么个人,可能不是主要角色,自己没注意吧。
她说明来意,吴婆婆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个篮子、两个筐,都很旧,一个筐边已经有了毛边。
“姑娘,你随便拿,想用哪个都可以。”
方若若选了篮子,谢过吴大娘就走了。
她的心早已到了村外的小山上,不由地加快了脚上的动作。
来到昨天被绊倒的位置,她一点点扒开枯树叶,里面露出一个个嫩白嫩白的小脑袋。
方若若把周围的枯树叶都扒开,一窝长势喜人的蘑菇全露出来了。
这是野蘑菇,是后来的人很难吃上的佳品。
大大小小装了快半篮子。
她在树林里转了转,发现很多树根附近都有,这可是真是捡到宝了。
原本以为书记不肯借钱,她把蘑菇捡回去,多少卖点钱,应付一下眼前要啥没啥的生活。
这么多蘑菇,简直就是找到商机了。
采的时候才发,有白色的黑里的蘑菇,也有棕色黄里的,这可让她发愁了。
方若若也是北方人,小时候吃过白色的,棕色蘑菇真没见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她采的大部分是白色的,捎带了几个棕色的,到时候问问当地人到底有没有毒。
怕被村里人发现,也为了给蘑菇保鲜,她在篮子上面盖了一层草。
七里桥大队县城大概十几里地,走快一点,一个小时差不多。
方若若根据会计描述的路线,朝县城方向走去。
走到分岔路口,她就问问路上的人。快到中午的时候,她已经进了县城。
这个年代,要卖东西得去专门的地方,肯定不能在大街上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