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福荣转头,立刻就变成了满脸堆笑,一副讨好的模样。
许三才正听得有趣,被许福荣这么一打断,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可还没等他火,一旁的许烈却是连连摇头说道:
“大伯,此乃国事,牵扯到潼关的我爹,你且静下心来,听二伯把话说完。”
一听这话,许福荣顿时没脾气了。
人家许烈说的没错,是不是国事在他许福荣看来不重要,可若是牵扯到自己的四弟,那就极为重要了。
于是他又坐了回去,端起那碗白的茶水看了看,再次起身走向书房外,吩咐下人重新泡茶。
看着许福荣的背影,许烈笑了笑,重新望向许禄山说道:
“二伯,您接着说。”
徐禄山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此次北魏犯境,宰相刘元建议太子亲征,以增其军中威望,故太子在朝会上向陛下请缨,陛下也欣然应允。”
看来这位太子也颇有血性。。。。。。许三才暗自点头,插言道:
“这的确是个好方法,若能披甲执锐,砍下一两颗敌军脑袋,可比他在朝中与两位胞弟扳手腕来的省心。”
许禄山连连点头:“刘元当时也是这样劝太子的,况且北魏实力不及我大炎,此战必能大捷,如此一个既能彰显武力又没有风险的机会,太子自然不愿放过。”
“没有风险?估计也只有你们这种没见过真正战场的人才会这么认为。”
许烈心中呵呵,嘴角抽搐,却保持沉默。
许三才冲着许禄山摆手,示意对方暂停,然后他站起身来一边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一边自言自语道:
“让我想想,如果这样的话,那反而有些麻烦。”
他转了几圈,猛然间停了下来,豁然抬头,冲着许禄山一字一句的说道:
“没猜错的话,原本应该畅通的军需供应此刻是不是变得有些阻塞了?”
闻言,许禄山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却是连连点头应道:
“正如父亲所料,北魏犯境的消息一传到京都,我户部即刻开始调配军需等一应物资,命与潼关较近的几个州府立刻组织往潼关。
然事与愿违,本该半月之内就到潼关的物资却因各种原因迟迟未到,更有甚者,竟然以物资储备不足,尚在筹备之中为由一直拖着。”
说完这话,许禄山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一旁的许烈却早巳是怒目圆睁,恨声喝道:
“贼子误国!吾父危矣!”
许三才刚才也只是随口一说,在他的理解里,打仗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后勤补给,只是没想到就这么随口一说,竟然给他说中了。
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惊奇。
他上前拍了拍许烈,以示安慰,然后略作沉吟,带着一丝疑惑问道:
“这种事情难到皇帝不知道吗?”
“陛下自然知晓。”
许禄山摊了摊手说道:
“户部三次上奏朝廷,得到的却只是陛下轻飘飘的一句话,北魏之事皆由太子权宜,尔等休要烦朕!”
这就有些奇怪了。。。。。。许三才凝神静思,又开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猛然间脑中一个念头闪过,似乎捉摸到了什么,不由得在心里嘿嘿笑道:
“磨刀?”
“如果是这样,那这血本可下得有些大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