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劳你了。”
仙左卫门,点点头应道。
……
说起竹荪。
很多人脑海中,先浮现出来的会是竹子鲜香的幼芽。
嗯,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
事实上,竹荪又称竹笙、竹参、竹尊、网纱菌、仙人笼等,它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隶属于真菌界。
其形态酷似网格状的雨伞,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宛若少女的纱裙一般。
因而,竹荪也有许多有意境的雅称,例如“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等。
在整个自然界,竹荪的种类多达十几种,但是人们日常可食用的竹荪仅有四种,分别为:
长裙竹荪。
短裙竹荪。
棘托竹荪。
红托竹荪。
在天朝南方,东北三省以及东南亚地区,都可以寻找到它们的身影。
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味道,令竹荪自古就与猴头菌、银耳一起位列“草八珍”。
而所谓的草八珍。
指的,就是天朝古代满汉全席中,八味珍贵食材。
对于竹荪最早的认知,应该讲是始于唐代小说家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
其中写道:“梁简文帝延香园,大同十年(公元544年),竹林吐一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黑色,其柄似藕柄,内通干空,皮质皆洁白,根下微红。”
所以,在古代,竹荪从来都是宫廷贡品,只有皇家成员才能吃到。
直至最近的几十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养殖技术的展,在天朝越来越多的地区,得以实现大面积生产和培育竹荪。
它从从前被达官显贵所垄断的珍贵食材,逐渐走向了大众,成为了商品性和市场性较强的食材。
除了在满汉全席中龙井竹荪汤,国宴中的芙蓉竹荪汤,竹荪的处理也逐渐家常化,诸如竹荪魔芋鸡汤、竹荪排骨、炸竹荪肉卷、家常肉汁炖竹荪蛋这些菜谱,也开始随处可见了。
……
时间流逝。
正在制作龙井竹荪的张凡,便是进行着最后的一个步骤了。
只见得,他拿出一瓶酒,瓶盖打开,顿时一股清纯的幽香溢出,瓶中的酒水清纯透彻犹如明镜。
空气之中,顿时就被一股酒香弥漫着,轻轻一闻,仿佛全身就要醉了,没有厚腻的甜味,没有刺喉的酒精,只有幽幽的果香,淡淡的酸涩,却也有着醇厚的酒体。
他先是轻轻打开碗盖,而尚未成型的龙井竹荪,散出来的香气,立刻便弥漫着整个居酒屋。
难以想象。
这样的料理,竟然还是个没有完成的半成品?
随即一股清酒,倒进碗中,浇在龙井竹荪。
以至于,在那短暂的一瞬间,提起仙左卫门的脑子都差点短路了:“嗯?这是……”
……
其实准确来说。
满汉全席,并非源于宫廷,而是江南的官场菜。
而这道刚刚所做龙井竹荪的菜品,更是满汉全席当中的膳汤一品。
龙井竹荪,属于浙菜。
主料是竹荪,口味是鲜、工艺是蒸,高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