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没落,成了一家贵族的座上宾,充当舍人子,比普通门客的待遇高。
长平一战紧缺人手,临时跟去运粮,途中遭遇定远君埋伏,成了俘虏。
原轨迹里,带领一支敢死队,正面冲击秦军,迫使后退三十余里。
“王将军是说过,不确定大致的位置,只知朐洐,河南地。”
来自边军的俘虏,记得旧名,没听说新命名。
“不清楚西套,东套的位置,全称是河套地区。”
李谈了解的就这么多。
“把我们带到远方,秦军不会想秘密杀掉吧!”
“要杀早杀了,用不着走到河南地,不,河套地区。”
“秦国的定远君,武安君同时保证,莫想得太多。”
“咒大家,对你们不客气。”
存在担忧的声音,大部分赵军俘虏们,反而说教着。
大家都想着回去,恢复自由身,下次有谁说类似的言语,揍一顿。
“饭食了,每人一份。”
秦军往人群一喊。
“走走。”
半天多没食物下肚,赵军俘虏们饿得很。
换常人,恨不能抢在前头,以便提前吃到食物。
他们完全没有,按照往常,有序的排起长队。
哪怕成了俘虏,没忘记军人的身份,总不能丢人丢到秦国来。
“受伤,没痊愈的人,或者病了的,先领取。”
长队排起,秦军再度说道。
“你伤口不是没痊愈吗?”
“人病了,实在难受,早点恢复。”
“快去,先领饭食。”
为此,赵军俘虏们毫无意见。
“给。”
用来盛放的是箪,一种圆形的竹器。
“谢谢,谢谢。”
在两者范围内的俘虏,一看箪里面,放的是黍谷,接连道谢。
他们是普通人,自是认得脱了粒的黍。
赵国普通人,难以吃到稷谷,而黍谷,粟谷是偶尔吃。
平时吃黄菽,黑菽,配点苋菜之类。
因为,大部分上缴到府库,到军队才可以吃到粟谷。
他们作为投降的俘虏,吃得上黍谷,秦军相当良心,照顾到他们这类人。
“怎么老是听见谢谢,领完饭,回头问问他们。”
赵军俘虏们奇怪的说道。
“到我们了。”
受伤没痊愈,病了的俘虏,领饭后,轮到其余赵军。
“这量,给得太足了吧!”
押送过粮草的李谈惊呼。
在赵军,吃个七分饱,算不错了,十分饱属于劲旅的待遇。
根据粟谷的量,他们俘虏竟是可以吃饱,实在难以相信。
“没成俘虏前,无法吃饱,成了俘虏,吃粟谷吃到饱。”
“谁说不是,当俘虏,居然比当赵军的待遇好。”
“等等,我们看错的缘故?”
“谁听过,俘虏的待遇这么高,应该没有吧??”
赵军俘虏们,怔怔看着手里的箪。
“你们要感谢太孙,他特意交代,俘虏的食士标准为,普通秦军的待遇。”
在场的秦军心想,俘虏们遇上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