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局,按照雁回的说法,是有警示意味的,一下子就拔高了整篇文的立意,升华了主旨。
小说写完之后,雁回陪着清秋将之送去了编辑部。
因为是几千字的短篇,所以编辑看完之后,当场表示可以刊登,并且给出了对于人而言相对优厚的稿酬待遇:千字两元。
清秋刚拿到钱时,还是有些兴奋的。虽然这个故事构思时花费的时间略多了一些,但这是因为第一次,一切都不熟练,中间反复推翻了许多次。等到以后熟悉起来,度只会更快。如果能每周表一篇,她想养家糊口也未必不可能了。
但只是从编辑部走出来的这段时间,清秋就冷静了下来。
靠这些稿费,养活一家人固然没有问题。但是要在短时间内赚到几百块,在下个月燕西生日之前购买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靠写作小说无疑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个,清秋心里难免有几分焦虑。
她倒也没觉得是雁回在哄她,因为刚才在编辑部,她已经听说了,不同名气的作者,稿酬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像那些全国知名的大作家,稿酬最高可以达到千字二十元,而且之后结集出版,还能拿版税分成,听说最多有百分之二十五。
只是她要达到那样的标准,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雁回一路把人送回家,见她一直沉默不语,看不出高兴的模样,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了。
她也不着急,等到了冷家,跟冷太太打过招呼,两人进了清秋的房间,她才笑着道,&1dquo;是不是在为那几百块愁?”
&1dquo;我的心事,你还不知道吗?”清秋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想好要怎么做就算了,现在已经做好了打算,就差这一钱,实在叫人心里放不下。她这辈子长到十七岁,还没有这样为钱为难过呢!
雁回说,&1dquo;那也不难的。”
&1dquo;怎么说?”
&1dquo;其实钱已经藏在你家里了,只是你平日里看不见。”雁回卖了个关子,等清秋好一番求肯,才指点她,&1dquo;你家里这样多的藏书,许多都是累世所积,外头恐怕很难买得到。”
清秋听她说到这个,不由神色黯然,&1dquo;其实家里的藏书,为了筹钱已经卖掉了许多,剩下的这些,都是千挑万选留下的,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我不想再卖。”
&1dquo;谁说要卖书了?”雁回说,&1dquo;这些书自然不能卖,但我们可以跟书局合作,将这些书重勘校出版,既能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些书,也可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作者有话要说:
趁着天气不热,偷偷更
第9章请帖
清秋穿着自己最体面的一条裙子,系着那串珍珠项链,跟在雁回身后走进北京书局。一进门,她就下意识地放轻了步子,屏住了呼吸,就连身体也微微紧绷起来,挽着雁回胳膊的手不由得轻轻用力。
以她的家学渊源,走在这样的地方是丝毫不会觉得不自在的。
可她今天不是来买书的,而是来谈一买卖,这就很让冷清秋心下忐忑了。
雁回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主动迎上去跟书局的员工打招呼,说明来意,很快两人就被请到后面的会客室等候,喝了一盏茶,就有负责人过来跟她们谈话。
清秋坐在一旁,看着雁回对着负责人侃侃而谈,将两人这几天制定的计划书递上去,很快就与对方达成共识,谈成了这一单生意,心里一方面是&1dquo;理应如此”的恍然,另一方面,又有种不真实的恍惚。
雁回既然提出了这个计划,那么能做成也是应该的。可是清秋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简单、这么顺利。
那个计划说是她跟雁回一起拟定,但其实她只不过是做了一点打杂的工作,主要的条款都是雁回提出来的。清秋当时听了,就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见大书局里见多识广的负责人也被雁回镇住,不免有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事情当然是能成的,她想。她所觉得不真实、不敢相信的,本来也不是这件事,而是家里那些书居然可以用这种方式赚到钱。
作为一个读书人,清秋对于书本自然是珍而重之,也知道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书可以换一钱,可她的想法也就仅止于此了,怎么都想不到,稍微换个花样,这些书就能带来大的财富。
整个过程中她都有种&1dquo;开了眼了”的感觉。
可是&he11ip;&he11ip;清秋视线落在雁回身上,又不免觉得,如果这些事是雁回做出来的,又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她本来就有这么一种奇妙的魅力,让人觉得她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聪明又可靠,远非自己所能及。就说这一次印书,清秋本来很担心印了之后卖不出去,雁回却轻轻巧巧就提出了一个&1dquo;众筹计划”,直接对外开放预售,收取定金之后再按照售出的数量下印,如此就不必担心销量了。
也正是因为要做这个预售,雁回才说必须要有信誉极佳的书局作保,大部分人才肯掏腰包提前付款。再加上印刷等事务她们都不精通,不如交给专业人士,于是两人便直接带着计划登门,来找大书局合作。
直到签完了合同,领着书局的人回家取走了要印的书,清秋犹自有些不敢相信,&1dquo;这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