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崩,新帝登基。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皇太子朱慈焰穿上帝王衮冕,祭告天地,即皇帝位于皇极殿,改元兴乐,史载登基大典当日突发天雷之声,实乃天地鬼神祝贺大明新帝登基。
新帝即位后,因其年幼,故而由其生母张太后临朝听政和信王朱由检代为摄政,文武百官皆无异,对张太后和信王甚是信任。
心怀万民的张太后和信王总揽权纲,天下想望太平,更有新帝大赦天下,同时与朝堂上有感生母张太后之艰难,并为了孝道而欲废除天下女子缠足。
有大臣以为不妥,然新帝童言叹道:“世乃无母、无妻、无姐妹、无女儿之人?天乎!痛哉!”
别管这些话是不是张太后教导新帝的,就单是被年幼的新帝如此反问,那站出来说话的大臣差点没羞愧至死。
有了这个出头鸟受挫,甚至还被辛辣讽刺,可算是歇了诸多大臣的所有小心思。
——其实他们也不是真正在乎女子缠足不缠足,毕竟女子缠足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不缠足也没有什么坏处,反正就是身为臣子对新君的一次试探。
可不得不说,真的就是碰到了一个硬钉子。
没有大臣说话,坐在龙椅上的新帝一边喜不自禁的向一旁垂帘之后的母后递过去一个想要表扬的眼神,一边又继续发挥自己阴阳怪气的丰厚实力。
新帝先是谈起秦良玉将军战功赫赫,然后又说起了护国夫人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河南等地救灾赈灾,直叹巾帼英雄不让须眉。
后又反问诸位大臣本朝可有与其相提并论之人。
众大臣莫敢答言,毕竟新帝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想要抬举秦良玉将军和护国夫人,而且就单是从先帝时期到如今,确实就是难以见到像秦良玉将军和护国夫人那般不畏死之臣子。
——当然在他们看来,新帝这是要第一次树立帝王的威信。别看新帝现在才六岁,但就是因为年轻,除非突发重大意外,不然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至少得在新帝手底下办事几l十年,甚至之后自己的子孙都要给朱姓皇帝打工……
现在就跟君王唱反调,是家里九族都不想好过了吗?
于是在文武百官的默认下,废除天下女子缠足一事就此顺利进行。
诏令的意思大概就是先夸赞赏赐秦良玉和护国夫人张嫣,然后就回忆太。祖皇帝的辉煌过往,接着谈到了马皇后,随后便是新帝的生母张太后,直言张太后怜惜天下女子,于是便欲废除缠足。
最后简单提一笔本朝英宗皇帝废除殉葬制度,还批言道女子缠足是与殉葬制度一样不可取,因而就此废除,往后也不许有人再让女子缠足,否则违者严惩不怠!
这个诏令一经宣告,便迅速下达到地方,这可算是让天下人都为之震惊。
不过有些本事的人倒也不觉意外,反倒是说起了本朝的英宗皇帝。
“英宗皇帝也废除了殉葬制度,这殉葬制度和女子缠足虽说皆为
太祖皇帝所推崇,但既然已有先例,倒也不算荒谬之举。而且本朝已建国两百多年,又正值内忧外患多事之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是良策。”
——若是要骂新帝,那就先骂英宗皇帝吧!
——反正英宗皇帝也做过太多招人恨惹人嫌的事情,也就废除殉葬制度这个事情值得一谈。
由于明朝小说盛行,于是看小说和写小说的人都比较狂妄放肆浪荡不羁,基本就是披个笔名就立刻什么都不避讳的大写特写。
比如出身士大夫家庭,才能可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二冯”的冯梦龙,他原欲应试入仕,然屡试不第,便经常在茶坊酒楼频繁接触到二教九流之人,一边积累了大量民间文学史料,一边开始笔耕不辍。
在听到新帝一登基便废除天下女子缠足之陋习,当即就是写一短文小说赞之,当然作为天资聪颖的热血青年,他也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
——新帝仅是一位六岁的孩童,如何能想到要解天下女子之苦?反倒是曾向先帝进谏过此事的张太后更为有可能。
而且他还听闻张太后就是一位天足女子,从未曾缠足。
这就让冯梦龙想到素有贤德之名的马皇后,于是灵感并发的冯梦龙又专门写了一本杂言,直接隐晦的将张太后赞为与马皇后一般的贤后。
其中对于在新帝诏令中频繁出现的秦良玉将军和护国夫人,冯梦龙也是赞誉颇多,还号召天下女子也当以此二人为榜样,多多学习,勤奋上进。
写到最后,冯梦龙又怒言提到丢弃或溺死女婴之事,“百家女婴一家留,一家有女百家求!天乎!痛哉!”
这可就是沿用了新帝之言,可见冯梦龙对新帝此举是多么的认可。
因为冯梦龙思想上受王守仁和李贽影响,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更不喜重男轻女之可怕,主张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
于是写得尽兴的冯梦龙当即决定再去参加科举考试,立志一定要为万民谋利益!
兴乐元年,新帝登基之后便破例开恩科,于是天下文才武人皆从五湖四海赶来,冯梦龙也不例外。
让冯梦龙感到兴奋的是,他最终被补为贡生,很快便破例授丹徒训导。
兴乐七年,冯梦龙升任福建寿宁知县。
兴乐十年,因有功于建设寿宁,还得寿宁百姓亲手赠与万民伞,帝闻之甚是大悦,擢升冯梦龙回京师任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