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一身戎甲的秦良玉及其子马祥麟正在几名小太监的引领下,有些局促的朝着位于内廷深处的乾清宫暖而去,母子二人心中满是疑惑。
早在宫门口的时候,这几名小太监便是诚惶诚恐的解释,声称司礼监秉太监王承恩正随侍在天子身边,未能亲迎,特意派他们向秦夫人解释缘由,万望秦夫人见谅。
虽然已是数年未曾进京,兼之川中远离中枢,但秦良玉也清楚这信任的司礼监秉太监王承恩可是天子的心腹大伴,乃是浅邸时期的旧人。
自己与其素不相识,又没有半点交情,对方为何会释放如此强烈的"善意"?
久经人情世故的她,自是清楚这司礼监秉太监所释放的"善意"从某种程度上便是代表了天子对她的态度,这不由得让她愈疑惑。
怀揣着这种疑惑,秦良玉一路上也是无暇理会沿途巍峨的宫殿,于脑海中思索着,天子令远在川中的自己领兵觐见,眼下又如此礼遇,这为的是哪般呢?
。。。
"秦夫人一路辛苦。"
一道温和的声音自秦良玉的耳畔旁响起,令这位脸上满是风霜之色的女将军自失神的状态中醒来,忙不迭的躬身冲着案牍之后的天子抱拳行礼,口称不敢。
直到现在,她都不敢相信案牍之后的天子居然领着宫中的一众大裆亲自行至乾清门迎接她们母子二人,这种荣耀简直颠覆了她的认知。
没有在意秦良玉母子二人的"失议",朱由检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身旁的司礼监秉送上一杯热茶,为二人定定心神。
见状,秦良玉及其子马祥麟忙是起身接过,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口便是将其搁置在身旁的桌案,低垂着头,等候着天子的问询。
此时的朱由检脸上满是笑意,静静的打量着身前颇为局促不安的二人:秦良玉年过五旬,因为常年征战,风吹日晒的缘故,竟是比应有的年纪沧桑许多;其子马祥麟身着一身银铠,面容刚毅,倒是对得起其"小马"的称号。
沉吟半晌,见得秦良玉脸上的局促不安稍有缓解,案牍之后的朱由检方才缓缓出声:"秦夫人离川之际,四川那边的战事可有进展?"
闻言,秦良玉的脸上便是涌现了一抹愕然,难道天子诏令自己进京,只是为了知晓前线的状况?
她心中升起了些许荒唐,但仍是恭谨回答道:"好叫陛下得知,臣离川之际,朱燮元大人已然到任,有朱大人坐镇四川,当万事无忧。"
"安邦彦可还老实?"
听得天子此话,秦良玉更是坚定了其心中的想法,脸上的表情也是有些怪异:"回陛下,安邦彦父子手握重兵,蠢蠢欲动,眼下虽然迫于我大明天威,主动请降。"
"但依臣愚见,怕是日后仍会反叛。"
许是怕案牍之后的天子意识不到安邦彦父子的危害性,秦良玉又连忙补充道:"如今奢崇明大势已去,只得寄人篱下,水西土司内部又并非铁板一块。"
"为了维护己身的地位,微臣斗胆猜测,安邦彦定会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图谋将来,还请朝廷做好准备。"
经历了数年的攻伐,朝廷在四川已是收复了全部失地,自号"梁王"的奢崇明逃窜至贵州,投奔安邦彦。
水西土司在贵州传承千年,势力远非奢崇明可比,兼之朝廷联军也是人困马乏,故而朱燮元提出了"招抚"之策。
但秦良玉作为领兵的大将,自是清楚这"招抚"不过是权宜之计,安邦彦需要在朝廷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苟延残喘,朝廷也要借机休养生息。
如若没有意外,纵然安邦彦接受了朝廷的招抚,日后怕是也会再度起兵反叛。
"爱卿真知灼见,倒是与朕想到一块去了。"
案牍之后的天子闻言微微颔,脸上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依着"后世"的经验来看,安邦彦父子的确始终"不甘寂寞"。
"昨夜的事情,爱卿当是有所耳闻了吧。"
不多时,案牍后的天子突然话锋一转,声音猛地变得有些阴冷,令得暖中的众人都是心头一紧。
闻言,秦良玉也是露出了一抹苦笑,昨夜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京中谁人不知,更别提她早早就接到了天亮之后,接管北京城防的圣谕。
"回陛下,臣知晓。"
秦良玉缓缓点头,但心中却是一动,似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脸上也涌现了一抹激动,其子马祥麟也是瞳孔猛地一缩,刚毅的面容上隐隐约约带上了一抹期待之色。……
秦良玉缓缓点头,但心中却是一动,似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脸上也涌现了一抹激动,其子马祥麟也是瞳孔猛地一缩,刚毅的面容上隐隐约约带上了一抹期待之色。
"京中勋贵无能,令得京营败絮其中,朕召夫人进京,便是希望夫人能够为朕解忧,整饬京营。"
许是怕秦良玉拒绝,案牍之后的天子又是连忙补充道:"朕会授意户部和兵部补齐军饷,足额放。"
"若有不足,便从朕的内帑出。"
虽然眼下朱由检还不清楚恭顺侯及抚宁侯二人身家几何,但好歹也是传承了两百余年的勋贵,又是在京营中"占役"颇多,相信其府中财富断然不会让他失望。
闻言,秦良玉有些浑浊的眼眸中猛然涌现了些许光彩,这一路上虽然揣测过天子召她进京的用意,但她多是往辽东的方向思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