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小心翼翼地觑了一眼他的脸色,见还算平静,便改口道,“……老爷。”
“备车。”叶一宪又吩咐,“去皇觉寺。”
他要见贵太妃一面,弄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贺星回的手段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同盟们的背叛也只是让他感到愤怒,唯有叶贵太妃这里的变故,是叶一宪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她可是叶家的女儿!她知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贵太妃如今还在宫中。”管家轻声道。
叶一宪这才回过神来,嘲讽地笑了笑,“看我,都糊涂了。既然她主动出宫,皇后娘娘又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必然是要敲锣打鼓、十里仪仗地把人送过去,以彰显她对先帝嫔妃的优容。”
宫中有个被高高供起来的苏太后,外面有个自愿去寺庙祈福的贵太妃,再加上那些被放回家去的低位嫔妃,谁能说她做得不够好?
“老爷……”管家颇为担心。
“放心,还没到我倒下的时候。”叶一宪深吸了一口气,“再给我下帖子,请所有北地世家的话事人。”
“是。”管家应了,又问,“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会来吗?”
“正是这时候,他们才会来。”叶一宪抬了抬下巴,“从前,北地世家以我们叶氏为,如今叶家风光不再,他们就算为了争这个领头的位置,也必须要来。”
就算贵太妃不在宫中,叶氏也依旧是个底蕴深厚的大世家,想要坐稳头把交椅,就必须要拉拢他。
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
随着贵太妃出宫,宫中打算放还先帝所有嫔妃的消息,也终于传了开来,并在朝廷和民间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这种事,确实没有先例。
百姓们在议论一番之后,接受度倒是挺高的。普通人家生计艰难,寡妇再嫁是很寻常的事,尤其又没有孩子。虽然皇帝家跟一般人家不同,但自古皇位承续,兄终弟及的事本来就少,大家想想也觉得,这么一大堆寡嫂住在小叔子家里,确实不太合适。而且那正经的嫂子苏太后,不还是留在宫中荣养了吗?
再说,听说其中还有不少是这几年才选进宫的,年轻貌美,估计也很难守得住。如今回了家,总比在宫里熬死的好。
相对于民间舆论的宽容,朝臣们的反应就很激烈了。
这种激烈,暂时只反应在奏折上。大概是觉得当面跟一个女人讨论这种问题不合适,于是贺星回平均一天能接到上百本劝诫此事的奏折。
刚开始,贺星回还挑两本出来看,后来现内容都大同小异,就失去了兴,直接让女官们挑出来放在一边。
收到第五天,贺星回有点不耐烦了。
第o2o章奏折
这日下了早朝,一干重臣进入紫宸殿,便被堆了满殿的奏折吓了一跳。
等贺星回换了常服过来,便有人问,“殿下,这是怎么回事?”
最近朝中最紧要的大事,就是西北的战事。目前那边还没有的消息传过来,所以满朝在忙的,就是调配那些大商人们捐的粮食。
有了粮食只是第一步,这些粮食是要送到前线去的,可是具体哪里送多少,就有讲究了。朝中各派势力为此争得跟乌眼鸡似的,近来早朝都在为此吵来吵去,但贺星回本人却迟迟没有表态。
站在这里的重臣们,其实就各自代表着身后的势力,一看贺星回行事有异,不免就提起了心。
贺星回坐下来,这才笑道,“诸位爱卿何不打开看看?”
这段时间的接触,众人也对贺星回的脾气有了基本的了解。她虽然不是个能够随意左右的上位者,但也没有让人猜自己心思的想法,往往都是有事说事,就事论事。
所以听贺星回这么说,他们便也不再踟蹰,上前拿起折子翻看。
这一看,就都明白了。
他们当然知道下面的人上了什么折子,甚至这些奏折可能就是在他们的授意下写的,但看到堆积了那么多,还是有些吃惊。
贺星回这才笑道,“诸公若是得空,该约束一下下头的人了。政务已经够忙,还来给我添乱。时间都用来看这种折子,哪里还有空办正事?”
“殿下。”众臣不得不端起正经的架势,“遣散先帝后宫,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他们也是在尽自己的本分。”
“本分?朝廷每年给他们那么多俸禄,是为了让他们琢磨后宫这点小事吗?”贺星回似笑非笑,“若是他们做不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只喜欢上书建言,那就都去御史台做监察御史吧。”
监察御史位列从八品,主要的工作是巡按州县,当地无论大小事务都要奏上,其中特多官员的帷簿私事。贺星回这是在嘲讽他们像坊间长舌妇,喜欢打听别人家的私事呢。
这让他们有些脸红,又有些羞恼,只能加重语气重申,“殿下,天家无小事。”
“好个天家无小事!”贺星回气得掷下手中的,“那是不是在这等‘大事’面前,军国重事也要暂时搁置?”
“臣等惶恐。”见她生气,众人连忙俯身请罪。
“也罢,那就来理一理你们所说的大事。”贺星回深吸一口气,“这些奏折,我也看了几本,翻来覆去就是没有旧例、不合规矩,除此之外,却说不出什么道理来。想来是这些官员官微职小,说不清其中的道理。诸位都是国之栋梁、肱骨重臣,又都众口一词说这是大事,应该能说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