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回听到最后一句,感兴地驻足。
就听一个老人家说,“你们这些年轻人都不知道,当年啊,咱们太宗皇帝就差一点儿能打到银州了,谁知忽然重病不起,文武百官吓得连夜把人送回京城,这攻打银州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唉,知道这事的,谁心里不遗憾?要是真能收复银州,我就是立时闭眼,也甘心啦!”
“可不是?”他旁边的中年人接了话,“我听我爹说,我还有个远房姑妈嫁去了银州。这要是能收复,也不知人还能不能找回来。都说胡人狼性,对咱们汉人可狠着呢,都是当成奴隶一般的使唤。那也是别人家的亲人啊!”
又有人说,“之前人家跟我说师家人多厉害,我都不信。他们要是那么厉害,那前朝还能没了?嘿,没想到啊,这就打脸了!但是我高兴!”
“前朝亡了,关师家军什么事?那都是大宣皇室做的孽。咱们如今有那么圣明的陛下和殿下,自然气象不同。”原本还在伤感的中年人立刻反驳。
老人家也感慨道,“是啊,这么好的世道,多亏了两位圣人啊!”
皇帝跟着她的脚步停下,听到这番对话,不由道,“不愧是京城百姓,说话颇有见地。”
贺星回回过神来,笑了笑。
处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她才渐渐明白“子民”两个字的重量。他们想要的其实很少,无非是国泰民安,在提起“我是大越人”这几个字的时候,能骄傲地挺起胸膛。
“会有那一天的。”她轻声说。
不仅仅是收复银州,更是让所有人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国家而自豪。
第o34章难办
随着西北捷报传来,封赏之事提上日程,国库欠银就不能再拖了。
所以虽然年还没有过完,假期尚未结束,但整个朝堂还是恢复了运转,该忙的都忙了起来,几位重臣也聚集在了紫宸殿,要将这件事情彻底敲定。
在这里看到兵部尚书武焕,侍中张本中大人的脸色不太好看。
这段时间,南派世家屡次想要联络那群勋贵,想要跟他们形成统一战线,一起向皇后要求截留地方税款。
在张大人看来,自己这是在施恩,毕竟条件他都已经跟贺星回谈好了,只需要开国勋贵站在自己这边,壮一壮声势就够了。然而对方却不识好歹,半点不领情,几次商谈都是不欢而散。
虽然当时武焕并没有出席,跟他说话的都是冯端和几个勋贵之中的代表人物,但是张本中相信,一定是他在暗地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劝服了那群勋贵。
其实这是张大人冤枉了武焕。
他根本没说什么,只是转达了皇后的意见,同意他们先还一半的钱,另外一半既然拿不出来,那也不需要他们掏钱,会用别的来抵扣。但要什么,得由皇后说了算。
在武尚书看来,这意味着皇后已经对某件事有了打算,一定能将这些好处从他们身上拿回来。但是在那群脑子不太够用的武人眼中,却只觉得这个“晚辈”够意思。
既然她那么够意思,满足了他们的条件,那他们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到张本中那边去,给她添麻烦。
就是这么简单,不过张大人那个脑子,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理解了。
所以武尚书身上的锅,姑且只能继续背着。
除了这一点小小的摩擦之外,众人的心情都还算愉快。毕竟今天要落定的事,都是过年前就已经商议过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十分顺利。
真要算起来,他们这群人可是太久没有过办事那么舒服的时候了。
跟优柔寡断,许多事情上总爱反复,甚至事情敲定之后还有可能突然反悔的先帝相比,贺星回在这方面实在令人挑不出毛病。能办的事就是能办,不能办也会提出另一种解决方案,保证不会让一件事在她这里耽误太久。
虽然这样的她,不会像先帝那样容易左右,但往好处想,你能左右皇帝,旁人也能左右,一件事就算皇帝那里说通了,也要担忧随时会改过来,那种感觉只要经历过一次,没有谁想再尝试的。
再说,你要说先帝很听得进去劝嘛,那也不尽然,不然西苑也不会修起来了。
所以真要说的话,他的特质应该叫做拎不清。
总之,有这样一个对照组存在,重臣们在面对贺星回的时候,情绪一直还算稳定。何况又还是年里,每个人的表情都算得上和颜悦色。
而贺星回一出现,说出口的话也很好听,“事情紧急,有劳诸卿了。咱们同心协力,早些将事情办完,也好安定人心。”
众人都道,“臣等惭愧,殿下更辛苦。”
贺星回这才笑着说,“那就不耽误正事了。”说着看向张本中和武焕,“不知两位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章程,是就在这里说,还是咱们私底下说?”
张本中正要选私底下说,谁知武焕先开了口,“这也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就在这里说吧。其实咱们也没什么可说的,都领殿下的情呢。”一边说着,就从袖子里摸出厚厚一叠信纸,递到贺星回面前,“您瞧,欠条他们都写好了。只是大伙儿还有个疑虑,不知殿下究竟想要什么来抵?”
“放心,要什么也不会过这个数额。”贺星回低头一看,见那欠条上都签了名,内容却还是空白,显然是留着给她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