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生对北地充满感情,对世家颇多不满,贺星回已经打算好了,以后等他们入仕,就全都送回去建设北地,将那块地盘从北地世家手中夺过来。考虑到当地的民情,这应该是很容易的事。
还有一个叫6继善,是四人之中唯一一个世家子弟。他的家族,就是南派世家之中声势不小的那个6家,因为是旁支,在家族之中并不受重视,反倒必须要联姻为家族助力。谁知家中为他求娶一位名门淑女时,他却意外相中了对方寡的姐姐。
因为婚事遭到三个家族的反对,他索性带着那女子私奔离家,双方就此决裂。但看他的样子,尽管这些年来失去家族支持,举步维艰,却并不为自己当年的选择后悔。
最后一人名唤刘贞,是四人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他是庆州人,受惠于贺星回这些年在庆州实施的种种政策,衣食无忧,能买到许多便宜书籍,与其他士子交流也比别处更容易。听说贺星回需要人帮忙,他立刻就收拾行李来了。到了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还缺人吗?缺多少我都能叫来。
听说大家都想来,只是怕才能不足,帮不上忙反而给她添麻烦,这才先派了他来打头阵。
庾先生说这些的时候,脸上都是笑着的。他是真的喜欢庆州的读书氛围,也很高兴看到贺星回曾经的努力有了回报。
贺星回的语气也是轻松的,“这倒不急,我正准备改革科举,以后寒门士子也可以参考。叫他们等着今年的考试吧,到时候正儿八经地跟那些世家子弟比拼一番,岂不更有?”
瞿英在一旁听着,心道她对庆州士子倒是信心十足,于是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殿下,臣入朝之事,应当不急吧?”
“怎么?先生还有事情要处理?可需要帮忙?”贺星回忙问。
瞿英本来想直说自己要去庆州一趟,亲眼看看那里现在的模样,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留个惊喜也好,便顺着她的话点头,“是有一些私事,我还能应付,只是要费一些时间。”
“那先生尽管去忙吧,朝中之事暂且不急,怎么也要等科举改革的事情落定之后,才会考虑这个。”贺星回说。
瞿英也不奇怪。他们几人既然有心入仕,自然十分关心朝廷的动向,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自己之后的前程。
戴晔被她要求回家修养的消息没有遮掩,他们也已经打听到了,莫说是瞿英本人,就是剩下那四个人,也都猜到了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是为他预留的。
戴晔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请辞,瞿英就还有很多时间。
既然提到了这事,瞿英也就顺便替外面还在接受中书令大人考核的四个人问了一句,“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安置他们?”
自从得知瞿英有了去处,其他人肉眼可见地变得焦躁了一些,想来也是在为这个问题愁。
这个问题没什么可遮掩的,贺星回索性把人叫了进来,问过韩青的意思之后,便对他们道,“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诸位入朝之后,必然都能一展长才。不过眼下,有一件更紧要的事,想托付给诸位:暂且先入职礼部,给我当一任学官,不知诸位先生可愿意?”
科举改革的消息,至今仍只有中枢重臣知晓,并未传开,韩青便代为解释了一遍,是要他们去各州巡考,以便筛选各地士子,只有通过了这一次考试,才能获得入京的资格。
头脑最灵活的朱明立刻就反应过来了,“殿下,到了地方上,是所有人都能报名参考吗?”
“正是。”贺星回点头。
众人都反应过来了,这意思是,寒门士子也能出头了!
寒门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容易造成误解。但事实上,当下所谓的寒门,既然带着“门”字,那自然也是有门第的。
世代经营乡里的小地主,祖上曾经出过高官后来落魄了的家族,以及因为经商等缘故达了,愿意扶持家中子弟读书的人家……他们薄有资产,却没有底蕴,连能够买到的书都不多,与世家中间自然隔着一层天堑,所以虽然也读书明礼,但想要出头却难上加难。
从前这些寒门士子想要出仕,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如范一通那般,依附世家做一段时间的幕僚,由东主推荐入朝;要么就在山野之间著书立说,培养名望,等待朝廷的征辟。
要不,怎么庾兰泽请来的这些人个个都是“一时名士”呢?
正因为自己经历过,知道有多么辛苦,多么艰难,此刻听说贺星回要让寒门士子也参与考试,他们心中的激动之情,自不必多言。
这还有什么不应的,几人纷纷应诺,“我等愿意!”
就连身为世家子弟的6继善,也被带起了情绪。他虽然出身世家,但这些年却没少被打压,往来结交的也只有寒门士子,对于他们的遭遇是感同身受。
甚至正因为出身世家,他的胆子也比别人大得多。其他人只高兴于寒门终于可以出头了,6继善却有一种十分微妙的预感:世家恐怕要倒大霉了!
……
开明元年正月初八。
年第一次大朝会,贺星回就直接扔下了一道惊雷。
她要改革科举!
虽然只是多加了一道考试的程序,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要让寒门士子出头。满朝出身世家的官员,听到这种事,都忍不住皱起眉头,生出了一点薄薄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