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自信的刘贺,霍光还没还给他亲政的权力,可他的表现,却像是已经手握实权一般,一众大臣把皇帝的表现看在眼中,心中各有算计。
等刘贺车队入宫,群臣这才相继散去,治粟都尉魏相,瞅了一眼皇帝入宫的车队,心中算计了一下,再瞅一眼前面不远处的丞相,高呼道,“蔡相,等一等,下官有话说!”
蔡义疑惑,不知魏相有什么事找他,站立等了一下,魏相几步到了蔡义面前,说道,“蔡相,您观陛下言行举止,可有欠妥之处?”
蔡义道,“陛下成熟稳重,做事得体,考虑周详!”
“您看陛下平叛,举重若轻,平定叛乱这事,算不算丰功伟绩?”
“自高皇帝立国以来,遇战事亲征者,除高皇帝外,仅当今陛下一人耳!平叛之功,陛下当之无愧!”
魏相一拍手,“着啊,下官与丞相看法一样,依下官的见地,陛下能文文武,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处理事情又往往有独特一面,实在难得一见的圣明君子,就是当初孝武皇帝,也颇有不如。”
蔡义心中觉得魏相这话有点言过其实,要说皇帝有点本事,这点他认,可要说皇帝比孝武皇帝还厉害,这么半年多的时间,哪能下这个定论?
不过这话,他能反对?
他如果否定魏相的这个话,说不定这话就传到皇帝那里,有他苦头吃。
因此,蔡义只能顺着魏相的话,颔道,“嗯,当今天子,的确是圣明天子!你跟老夫说这个,何也?”
魏相道,“然当今天子虽然圣明,可是大权旁落,霍光掌权,令陛下十分才能挥不出三分,委实可惜了,蔡相都说陛下老成持重,乃圣天子,何不上书陛下,恳求亲政?让陛下挥才智,富国强兵!”
蔡义这才彻底明白魏相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其实魏相找他,才起了个头,他就大概猜出意思了,只是,他不肯信自己内心罢了。
听魏相直截了当表达出来,蔡义除了震惊之外,久久不作表态,魏相是让他这个丞相牵头请命,让霍光交出大权,让皇帝亲政。
本来皇帝亲政无可厚非,依皇帝的出色表现,相信治国理政方面绝对是手拿把掐。
问题就在于,皇帝表现出色,可霍光也不是庸人,这么多年,在他的努力之下,大汉王朝充满生机活力。
霍光不仅有能力,还恋权,他想让皇帝亲政,那皇帝早就亲政了,霍光没吐口,他这边去请命,这不是得罪人吗这?
他是丞相,知道自己能上位,除了资格到了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霍光挺了他,这时候让他去提出霍光交权,霍光怎么看他?
他是丞相,才当丞相没几天,有人要是让他交出权力,他都会心痛不甘,更何况霍光掌权十几年。
魏相看蔡义不说话,劝道,“蔡相,陛下亲政,那是大势所趋,难道您看不出来?就算您不去请命,陛下也有亲政那一天,您若此刻不做表示,他日陛下亲政,您如何自处?”
道理,蔡义不是不懂,可他夹在当中,委实难做,皇帝如日中天,有的是亲政机会,他站在皇帝这边才是最好的。
可是霍光,霍家势力盘根错节,要他因此得罪霍光,他就头大,得罪霍光一人就是得罪整个霍家,那些围绕霍光形成的关系网上的人,靠着霍光才有今天的那群人,都会跟着嫉恨他。
让这些人惦记上自己,往后的工作怎么开展?要是这些人暗地里使绊子玩心眼,自己招架得过来吗?
就是霍光一人,他若请命成功,霍光不再大权独揽了,但是对付他,那也易如反掌。
心中暗叹,魏相只看到了皇帝亲政大势所趋,却没看到还有很多的牵扯。
只有让霍光主动让位,哪能逼他让位?
蔡义沉吟着,始终不能下决心,但魏相一直等他决定,他又不能不给个说法,想了想道,还是用拖的方法搪塞算了。
当下说道,“你说的这事,干系太大,老夫一时难办,你容老夫回去,好生想一个妥善法子再说!就是请陛下亲政,迟一天早一天,影响也不大!”
“丞相,这事一定放在心上啊,不能久拖不决,事要趁早,才显忠君之心!”
蔡义连连点头,表示放在心上,急匆匆去了,他怕魏相一直劝,急着摆脱。
摆在面前的是选择题,选择陛下,霍光那边得罪完了,选择霍光,陛下这里,会失宠。
貌似他一直就没受宠过,还能失宠到什么地步?
但是霍光挺他上去的,若是失去霍光力挺,他恐怕灾难马上就来。
还没到家,蔡义心中已经有了定论,还是就当没听到过魏相的言语,维持现状的好。
这样,既不得罪皇帝,也不得罪霍光,他堂堂丞相,中立是最好的选择。
魏相看着蔡义走远的背影,看他之前前怕狼后怕虎的神情,暗自揣度,这蔡义胆子太小,不敢得罪人,这事让他牵头,怕是要砸。
看来,还得另外物色几个靠得住的,大家一起上,让霍光交出权柄,还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