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该表扬的,张英会表扬,但是该批评的,张英就悠着来了。
康熙虽然政务繁忙,但是对于这两个进了尚书房的儿子的学业还是挺上心的,所以小太子和大阿哥两人的情况如何,康熙自己也不是一无所知。
等张英说完之后,康熙就笑骂了一声:“你这个老匹夫,什么时候学得这么滑头了?”
张英虽然是汉人,但是康熙对他颇为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的时候,亲自钦点了张英入值。
每次幸临南苑的时候,更是必点张英随从左右,今年更是直接将他升为侍读学士。
在康熙身边和他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这么久了,不仅康熙对张英的为人有所了解,张英对这位大清天子的脾性也略知一二。
要不然张英刚刚也不会那么回话了,因为他知道这样康熙不会与他生气。
果然,康熙笑骂了张英一句之后,也没有跟他计较,而是开始考小太子和大阿哥的功课了。
小太子自然是不用说了,背诵起来流利畅顺,想来为了可以这般滚瓜烂熟,背地里肯定是下足了苦工的。
而大阿哥则和小太子相反了,背得磕磕巴巴的,不管他背得难受不难受,反正康熙这个亲爹听着都觉得难受。
所以结果不用说了,大阿哥肯定是考糊了。
对于自己这个大儿子喜武不喜文的事情康熙早就知晓了,但是见他背书背成这个样子,康熙还是忍不住摇头:“保清,你这个做大哥的,怎么就不知道给保成这个做弟弟的树立一个好榜样?”
虽然两个儿子当中,康熙偏心小太子,只给他做过启蒙老师,但是对于大阿哥,他也没有忽略不管,在尚书房没有建成之前,也有派大儒给他单独上课的。
“皇阿玛,那是您来得太早了。”都说康熙偏心小太子,但是大阿哥作为他第一个立住的儿子,在康熙的心目中地位肯定也不轻的。
不然的话大阿哥现在也不敢当众反驳康熙了,他说,“您要是晚些来的话,在校场上您就可以看到儿臣是怎么给太子当榜样了。”
康熙是皇帝没错,但是大臣们毕恭毕敬地对着他就算了,底下的儿子要是也这么对他的话,康熙怕是也高兴不起来。
大阿哥这话虽然说得有些不客气,但是这也是亲近他这个皇阿玛的表现,因此康熙听了是好笑又好气。
这小兔崽子,敢情是他也很清楚自己错哪儿了,但是偏偏就是死不悔改是吧?
大阿哥表示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绝对顶天立地,坦坦荡荡,所以别问,问就是嗯呐。
就是死不悔改。
……
康熙考了小太子和大阿哥之后也没有急着离开,他起身到一旁去翻阅他们小哥俩的字帖,等张英给他们把课上完之后,父子三人就干脆留在尚书房用膳了。
如果说九月底的京师只是开始冷起来的话,那么如今十一月底的京师就已经冷到开始下雪了。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小太子就算再想回去和静好一块用膳他也回不去了,毕竟即便没下雪外头的风刮在脸上也跟刀子似的,更别提下雪的时候。
而且小太子每次到景秀宫用膳之后必然要在景秀宫睡个午觉的,如今天这么冷,睡醒了身子正暖着呢,就得匆匆忙忙地赶去尚书房,这换谁都容易冻着。
于是这段时间静好都拒绝了小太子的约饭邀请,让他乖乖地待在尚书房用膳睡觉。
不过不让小太子来景秀宫用膳睡觉归不让他来,但是偶尔静好弄什么好吃的也会给小太子送来,就像静好今天让人送来的煲仔饭。
在寒冷的冬天除了吃火锅会让人觉得幸福之外,吃煲仔饭也同样让人觉得幸福。
冬天可是最适合吃腊味的季节,其貌不扬的砂锅端上桌之后确实是不比其他精致的菜肴吸引人,但是当把锅盖掀开之后,将提前准备好的秘制酱汁往锅内一浇,一股浓郁的香气就会伴随着滋滋的响声迎面而来。
煲仔饭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追根溯源的话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不过那时候并不叫煲仔饭,周代时称之为淳熬或者淳母,到了唐代就叫御黄王母饭。
朝代不一样,用料也肯定有所不同的,而静好今儿让人送过来的煲仔饭则是特别正宗的广式煲仔饭。
底下是粒粒分明的白米饭,上面铺着切片的、油滋滋的腊肠和腊肉,还有绿油油的小青菜和荷包蛋。
简简单单的一锅煲仔饭里面有肉有菜有饭有蛋的,明明用料都不是什么特别昂贵的食材,但是偏偏卖相勾人,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了,更别提那不断涌入他们鼻子的香味,更是将他们肚子里的馋虫都要勾起来了。
静好知道小太子的性子霸道,但是也知道小太子只要完全拥有这锅煲仔饭的话,那么他肯定不介意让大阿哥蹭饭的。
所以即便静好只准备了一锅煲仔饭,但是分量不小,可见她是预了大阿哥那一份的。
只是静好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康熙今天会去尚书房,更没有算到他会和他们一块用膳。
于是那一锅煲仔饭就有点不够他们父子三人分了,毕竟煲仔饭里不论是腊味还是拌了酱汁的白米饭,都是越吃越香的。
尤其是煲底烧出来的那一层金黄喷香的锅巴,干香脆口不说,吸收了腊肉的油脂之后更是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