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只要母亲在家,家务活这方面根本轮不上白小东。
而且白母对整洁度的要求也是极高,丈夫和孩子刷的碗、洗的衣服,她还看不上,情愿自己干。
白小东的洁癖就是遗传了她。
吃完饭父子俩就没了啥事,白树明就迫不及待的拉着白小东去街上看房子。
这个时期乡镇房子是没有中介的,所以找房子这种事只能靠熟人打听。
白树明这次找的是本家的一个叔叔,比自己高一辈,在镇子上小有名望,退休前负责镇子上街道门店和卫生的管理,类似于城管。
白小东对这个爷爷辈的人印象很深刻,是鸿字辈的,叫白鸿祥。
家族里遇到红白喜事时,就会到村里主持仪式,为人很讲礼数,对自家人也很热情。
像打听房子的这种小事情,自然不会推脱。
父子俩简单买了些水果到了白鸿祥的家里。
白鸿祥的家和白小东想要的房子一样,楼下是两个大卷帘门对着街道的集市,楼上是三室两厅的设计。
楼下白鸿祥的妻子开的一家老年服装店,卖衣服的同时还会做一些缝补的活计,之前她是镇里远近闻名的裁缝。
白鸿祥退休后没事就呆在楼下帮忙,楼上楼下很方便。
白小东记得这个奶奶也很和蔼,小时候自己母亲和她学过裁缝。
以前自己衣服坏了,母亲补不好就会带着到她这里来补。
母亲还说这个奶奶读过书和村里的那些妇女不一样,愿意过来找她聊聊天。
见到白小东父子俩,老两口很热情,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嫁到了市区里也不常回来,也不需要老两口去帮忙带孩子。
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都是存在,对于没儿孙的情况,老两口还是有些介意。
所以见到白小东个子高高,模样俊俏的白小东更为欢喜,忍不住对着白小东一通夸赞。
白小东一张嘴更是把两位老人哄得眉开眼笑。
惹的白树明心里一阵嘀咕,跟这小子比自己显得和闷葫芦一样。
一阵寒暄后,白鸿祥将父子俩引到了楼上。
说明了来意后,白鸿祥知道自己这个侄子是赚钱了,走出村子到镇子上买房是好事,看到侄子生活更好也开心。
一拍胸脯这个事情包在自己身上,当下就拿起手机联系了起来。
白鸿祥也是刚退休,余威还在,加上自己本来就有门面,这方面认识的人很多。
效率很高,不一会就有人回话确实有个好位置的房子,钥匙在邻居那里,可以去看一看。
房子不远,走路七八分钟,就在新的镇政府旁边,于是三人立即决定去看看。
五年前国道改道正好经过新川镇,缩短了镇子与县城的距离,现在开车去一趟县城只要半小时的路程。
新川镇地广人稀,引了一批食品加工厂和大棚种植商的驻入,一改往日闭塞不同的局面。
镇子的经济活了,新川镇政府就画了一片地,镇政府搬了过去,在边上顺便建了一些门面房出售。
白小东要看的房子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