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闻骞点头,“都挺好,他们也让我回来问候你。”
“帮我谢谢他们,这次让他们破费不少,还花钱给我买衣服,咱们村可没这个习俗。”
秋小婵知道她妈是不好意思了,笑着说,“妈,都是一家人,往后咱们有什么好东西也给舅舅舅妈他们备着,这样有来有往处着才亲呢。”
张大英笑着睨了自家女儿一眼,又笑着跟女婿说,“我这姑娘啊就是心大,傻愣愣的,可傻人有傻福,看她这么高兴我也就放心了。”
这些天她总担心亲家看不上小婵,让女儿受委屈,现在不用问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晚上张大英煮了大半锅米粥,又切了半斤牛肉,炒了份青菜,清冷了半个月的饭桌终于热闹起来。
“你的蘑菇我一直给你看着,出的一茬我已经割了,再过几天下一茬又该出了。”
去都前秋小婵又让顾闻骞做了十个木盆,连第一波共十五个,秋小婵回来后已经去看过了,每一盆都出的很好,成功率百分之百。
秋小婵跟顾闻骞商量,“要不这一茬出来咱们就去卖卖看?”
这个季节山里早就没有蘑菇了,地里也只有萝卜白菜之类,她想先探探市场需求,销量好继续扩大规模,销量差甚至没人买那就不用再折腾,蘑菇长出来留给自家改善伙食。
顾闻骞点头,“好,上次我去县城问了自行车的事,他说半个月到一个月有准信,算时间也差不多了,明天我先去看看情况。”
这也是他们之前就商量好的,有辆自行车方便做买卖,早出晚归才不会引人注意。
吕叔回家后把点心拿给自家媳妇,说是小婵两口子从都带的。
“我也不知道是啥,你拆开瞅瞅。”
她媳妇一听从都带来的就小心的不得了,怕拆坏了拿剪子剪了个小口,金黄的散着香甜气味的蜂糕静静的躺在油纸包里,当然两口子并不知道这个点心叫什么,但不影响他们对点心的喜爱和重视。
这可是面粉做的,香中透着甜,得放多少白糖啊,还费不少油呢。
他媳妇感慨道,“哎呦,这可是好东西,也太精贵了。”
吕叔点头,“是啊,是个爽利人,既然给了咱们就收下,以后要用车我二话不说给她方便。”
牛是队上的资产,但牛车由吕叔负责,除了队上有事外,每隔几天会去一趟镇上,带带队上的人,中间的自由度是很高的,关系好就是特意为了谁去一趟也没啥。
“应该的,人家现在也不比以前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众人印象中那个沉默内向的姑娘变的伶俐又大气,本以为嫁不了好人家,谁知道嫁给了城里的顾同志。
而这顾同志也怪,以前压根看不出条件这样好,否则他下放四年,村里的姑娘哪能轻易放过他。
这点心贵重,不能一下子拿出来给孩子糟蹋,只一天拿三块出来,三个孙子一人一块,娃娃们吃完了还忍不住舔手,可见味道是好的。
队里除了吕叔外,队长家、贺大娘家,还有当初结婚时帮过忙的,也都收到了秋家的礼,众人纷纷感慨秋家的日子起来了,往后肯定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二章
顾闻骞找队长销假后就去了县城,七绕八绕的进了一间隐秘的小屋,他要找的人恰好在家。
对方看到他只略微点了个头,扬起下颌请他进屋说话。
“你要的东西已经到了,永久的,有工业券一百二,没工业券两百块。”
顾闻骞点头,不说什么废话,直接拿了张工业票并十二张大团结。
“谢了,今天来还有件事。”
他将随手拎进来的布包放在桌上打开,几串白花花的蘑菇出现在对方面前。
“自家长的蘑菇收不收?收的话我能保证十天供一次货,量也比今天的大。”
对方拿起一串放在鼻尖下闻了闻,蘑菇还透着刚采摘下的鲜味,这种菇是大家经常吃的,毒肯定是没毒,最重要的是这个季节的蘑菇是个难得的好东西。
短短几秒的时间里,对方脑子里已经转了几个圈,他平淡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点着头说,“收,先按三毛一斤的价格,卖的好咱们再谈。”
顾闻骞也不怕对方做小动作,比如明明卖的好偏说卖的不好如何,直接应下,“好,今天这里有三斤,我十天后再来。”
对方也痛快的递了九毛过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从进门到离开,总共不到三分钟,顾闻骞就已经骑上那辆自行车离开了街道。
顾闻骞骑的很快,从县城到村里不过七十多分钟,从村头到家的功夫,大家已经知道秋家买了自行车的消息,各家说了哪些暂且不提,顾闻骞到家后就把好消息告诉了妻子秋小婵。
“三毛一斤,挺好的,鸡蛋不过才六毛。”
香菇再金贵也比不上鸡蛋,她本来以为能卖上一毛一斤就不错了,看来对方在做生意这块是很有头脑的,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以稀有来抬高物价。
“那咱们得扩大规模了。”
他这次去县城带了十木盆的量,称重三斤,十五盆就得四斤五两,能卖一块三毛五,秋小婵认为再做木盆时可以往大了做,这样蘑菇的产量相应增加,也能挣上更多的钱。
她把想法跟顾闻骞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