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他说完,徐汝愚讶然抢道:“奇功绝艺榜,我听说过的。我义父碧落戈术只能居十六位,不知大散手居多少位?”
叔孙方吾气急败坏,说道:“你这小子,纯属跟长辈过不去啊?”
徐汝愚反唇,说道:“叔孙叔,你什么时候是我长辈了,我又怎么跟你过不去了?”
众人知他要胡嚼蛮缠,但乍听此言也觉突兀,却是叔孙婶接过话去,问道:“你不是称他叔,称我婶吗,他又怎么不是你的长辈。”
徐汝愚合起双掌,伸懒腰似向后压下,及至后脚跟,复又迅弹起。叔孙方吾见他轻易做出这个动作,不禁乍舌,更加想收他为徒了,追问道:“我怎么不是你长辈啦?”
徐汝愚悠然道:“我叫你不是叫叔,而是叫叔孙叔,不是我欺付,实在是你的姓不好,叔之孙之叔,不是同辈吗?”
叔孙方吾听罢作势欲打。徐汝愚先行一步跃开,向船尾奔去,留下一串爽朗的笑声,众女都忍俊不禁,只余叔孙方吾摇头苦笑。叔孙氏最知夫君心意,走过去安慰他,然而脸上盛笑不敛,说道:“何必一定收他为徒呢,你径直把你所有传授于他不就得了。”
“也只得如此,我不传,你和小姐还不是一样会传授给他。”说罢,夫妇二人会心一笑,携手向船舷外望去,只见行云在碧空舒卷,如拟万状,江天辽阔,凉风拂面不寒,顿生不尽豪情。
幼黎与珏儿返身回舱,见徐汝愚呆坐在船尾,遂走过来,在他身后蹲下轻抚其肩。
徐汝愚头亦不回,已知身后便是幼黎,说道:“还有一日就到江津了。”言语黯然神伤。
幼黎顿觉眼前这人还是四年前那个伤痕累累的孩童,心中生楚,将他搂入自己怀中,一同望向无尽的碧空,任他的泪水滑落在自己的衣襟上。
第二章 落霞望江
望江邑,实则是江津的卫城。二百年前,旧朝重臣元华奉旨筑江津城来控扼大江、津水水道,放弃望江邑城,而在北面四十里的摄山北麓重选址筑城。当时,水战盛起,大江上航行的战舰最大已达到四百梢,舰顶可以放置抛石弩。望江城紧靠大江而建,南城墙依大江崖石而立,距江水不及百步,若遇战时,直接处于战舰攻击范围之内。出于战术考虑,元华放弃扩建望江邑的构想,而于摄山津水的西岸重筑江津城。此处,摄山山势直刺津水,水道陡然狭窄,大型战舰不得往北。江津却因为先天不足,水营多为二百梢以下的中小型战舰,难以凭之争雄大江之上。
张东当年永宁,苦于水营不锐,无以争天下。在他执掌永宁政权后期,一是大力改建望江水道坞港,使之可泊四百梢战舰仍至楼舰,一则加紧攻占水营重镇钟留。然而,二者皆未能实现,张东已毙命于吴储戈下。张东建立了的永宁政权灰飞烟灭,江津城落入易封尘囊中,然而,他要应付盘据南阳宿松、潜山二邑的张东族人与白石许伯当的两面压力,已无暇在望江继续扩建水营坞港。
徐汝愚静静伫立船,默默回忆当年吴储评论望江、江津的言语,神色黯然的向左岸望去。
望江城在津水内侧的水营坞港在修建中途嘎然而止,乱石横积,触目皆是。已建成的坞港也用于商用,其间桨来楫往,好不热闹。
易封尘此时已将望江水营悉数归建于江津水营,这在水战盛行、注重江权的南方泽国而言,望江城几乎是不设防的。然而,在江南尚未出现强大的地方政权,能一举将望江、江津二城拿下,望江现在也是相当安全的。
望江素来注重来自水上威胁,北城、西城历来薄弱,若只得望江,不图江津,江津距此四十里,疾骑一个时辰即至,望江亦不能久守。若是占据望江,图谋江津,望江就是最佳的中转基地,后方物资、兵源可从水道源源不断的运抵此处,整顿,完全转化为战力运到江津城下。那时江津危矣。
易封尘出于上述考虑,将望江水营撤建。由此可见,江津形势严峻,一触即,易封尘需要一支强大的水营,以保障清河萧邑与江津之间的水道安全。
码头北侧乱石堆积,蔓草丛生,余晖下,兔走狐奔,群雀纷飞,苍凉气息无遮无挡的弥漫。徐汝愚不由心中一郁,望着无尽凄凉的滴血夕阳,感叹不已。不用回头,就知道幼黎站到身后,轻感慨说:“义父曾言,再给张东些许时日,望江坞港建成,加上钟留水营,大江之上只有晋阳怀来、东海雍扬水营可以与之抗衡。张东定然恨极元华当年筑江津城时舍望江而取摄山,使江津无水营可用。我看,张东其人气量有限,不敢破废摄山的天然水防。如果是我入主永宁,定会加筑望江使之成为坚城,役使民众拓宽摄山五里水道。强大水营年余得成,何用在望江、钟留城下费时费力?”
幼黎心神大颤,自从江津在望,昔日嬉闹搞怪的少年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眼前这位时而抑郁寡欢、时而指点山河的徐汝愚。幼黎顿生一种陌生的感觉,只觉此时的他已与四年前的浴血少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或许才是他真正的自己。幼黎生出即要失去他的感觉,心中不舍,只是目光迷离的凝视着眼前这个少年。
徐汝愚望向幼黎,目光中难得的柔情,说道:“我父乃是兴化徐行。”
幼黎知道他要将埋藏内心多年的秘密吐露给自己听,然而听到“徐行”之名,也不由浑身巨震。徐汝愚不为意,继续说道:“我父名居六俊之,然在灞阳城下却遭到暴军屠戮,义父从青州伊翰文戈下救下我,辗转至江津,在摄山草庐之中,授我兵书阵法。义父虽然凶名在外,然而与父亲一样,心怀天下,曾与父亲在兴化故所就天下势争论数日。义父曾对我说,天下俊豪,最服庸我父亲,也最不服庸我父亲。将平生所悟都传授给我,一是希望我能用来以利天下,消弥他的罪过,一是希望在我身上与我父一争高下。义父与父亲不合处甚多,皆自成理,汝愚愚钝,不能辨也。与幼黎姐游荡江湖,所有争辩,我都抛诸脑后,整日无忧无虑。四年实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只是重临江津,往昔种种不由自主的出现在心头,仿若两种巨力争夺,汝愚不知所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