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张太后,这一决断,开启大明中后起,司礼监太监为内相的历史。
张太后在幼帝时期,做出了最妥善的安排,不得不重用太监,因为从太监之中收回权力是最容易的。
而正是因为如此容易,大明后世皇帝们,都让太监引入朝政之中,以至于成为了成例。
这些变化,却不是张太后当时能够想到的。
不过,朱祁镇在这件事情的所作所为,终究是影响了张太后的抉择。
朱祁镇的小动作,在张太后面前的表演,固然是瞒不过张太后的。但是也让张太后刮目相看。
张太后心中暗道:“莫非这是我家之神童吗?”
朱祁镇的表现,让张太后有了别的打算。
第六章天子
古代对神童也是非常看重的。
而今张太后对朱祁镇而今所作所为,也是刮目相看。
诚然,朱祁镇那些小伎俩,真正能起做用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她取襄王金册之事放了出去。
昨日杨荣就已经上奏,奏疏之中虽然没有明言,但是言下之意却是很清楚的,就是祖宗自有成法,父死子继方是正道。暗示他抵制兄终弟及。
张太后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她不做出处置的话,令事态进一步扩展的话,就无可挽回了。
倒不是对她有什么伤害,而是对襄王。
如果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将来皇帝登基亲政之后,有不知道多少无耻小人,会借机报复襄王。
襄王恐怕没有好下场。
这决计不是张太后所期望的。
朱祁镇的作为,固然让张太后有些措手不及,但也看出来,朱祁镇的潜质,做一个好皇帝的潜质。
这让张太后心思有些变更。
她心中暗道:“之前没有想过太子有如此资质,如果我将太子带在身边,亲自调教,有生之年,或许能为大明留下一位明君。”
不过,看朱祁镇的样子,与她间隙已深。
恐怕一个做不好,为今后之事埋下祸根。
张太后心中暗道:“而今只能当机立断了。”她说道:“来人,为太子更衣。”
朱祁镇不明就里,却无法反抗。张太后身边的人为朱祁镇换了一身太子正装。外面罩着一身孝衣。
随即张太后带着朱祁镇一前一后,坐上了步撵。
看着步撵的方向,朱祁镇心中也渐渐的安定下来,因为,他看得出来,这是向南而去。
中国古代的宫殿,都是前殿后寝的结构,而今所去地方,就是前殿。
恐怕去见大臣。
果然张太后带着朱祁镇走出了长长的宫墙,来到一大片空荡荡的广场之中,这广场之中,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只有三个高台。